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水稻株高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株高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已报道的水稻株高基因的类型,介绍了已克隆的水稻株高基因。同时阐述了水稻株高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概况,并对水稻高产遗传育种方向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纹枯病QTL qSB-11的育种价值及其进一步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相对感纹枯病品种Lemont的第11染色体上存在1个抗性QTL qSB 11(抗性等位基因为qSB 11Le)。对qSB 11Le的育种效应即挽回产量损失率进行了研究。在纹枯病较轻发生(4级左右)情况下,qSB 11Le基本未表现出明显的育种效应,相反在重发生(8级左右)条件下,qSB 11Le能挽回的产量损失率达到10.71%。利用发展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及BC4F2代分离群体,qSB 11Le的存在区间被缩小到分子标记Z405与Z286之间,物理距离在1000 kb左右。可以认为,在水稻抗纹枯病分子育种中,qSB 11Le具有较大的育种价值,利用研究发展的多态性标记可以提高qSB 11Le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丹阳市积极推进稻田种植制度创新,示范推广了“水稻+N”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种植业高效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农业、改良土壤和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十分有利。为了促进冬季农业开发、提高种植效益,在珥陵镇祥里村进行了镇稻14号一春甘蓝稻蔬高效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安行镇稻14号一春甘蓝轮作可以充分发挥水稻、春甘蓝各自生产的优势,实现水稻、春甘蓝双优质高效,为冬季农业开发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我们进行了"镇稻14号"机摆栽试验示范,试验表明:镇稻14通过摆秧栽培能够充分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表现高产,平均产量达720kg/667m2以上,比机插显著增产6.6%,米质适口性好,综合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水稻的光温特性是在其对原产地环境条件长期适应过程中而形成的遗传特性之一,它是水稻各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育状况差异的内因。因此,了解水稻各品种的光温特性,在超级稻及超高产品种的生产利用中以及育种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盆栽遮光处理来研究水稻品种的光温特性。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2011年大面积推广机插水稻集中育秧,取得了较好成效。总结了其主要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机插水稻集中育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适宜镇江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选用耐荫抗倒、耐密早熟、直立宜机收的高产品种苏豆13、徐豆25、南农47号,每个品种分别种植3个密度,比较不同品种及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苏豆13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最高,但其株型细长易发生倒伏;徐豆25的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最低,但其茎秆粗度、百粒重最高,株型矮壮;南农47的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各因素各项指标在苏豆13和徐豆25之间,但其最终实际产量较低。根据3个品种对密度响应来看,苏豆13和徐豆25每667 m2适宜种植密度为9 000株,而南农47更耐密植,每667 m2为11 000株仍能增产,同时要做好苏豆13、南农47号的化学调控株高,增产抗倒。  相似文献   
18.
19.
<正>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布局演变,水稻收获期不断推迟,让茬越来越迟,秋播季节紧张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小麦播期不断推迟,导致小麦产量偏低,影响了大面积高产稳产。而稻田套播小麦是腾茬过迟或涝灾时的有效应变高产栽培技术,而传统稻套麦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秸秆全量还田下的新情况,在稻秸秆全量还田种麦仍然存在情况下,为进一步完善稻套麦配套技术,解决稻套麦冻害、草害、倒伏、早衰  相似文献   
20.
蔡之军  姚海根  姚坚  殷跃军  李守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01-19403,19407
[目的]设计和筛选新的SSR引物,以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回交育种中。[方法]以高抗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502,高感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秀水09等常规晚粳品种及其衍生株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和SARP标记对高抗条纹叶枯病RSV1基因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3对(M-11-1,M-11-2,M-11-3)SSR标记。通过筛选和分析,选择M-11-3作为检测RSV1基因的标记基因用于追踪RSV1基因,从而实现将RSV1基因导入秀水09等晚粳品种的回交育种中,鉴定各个株系的抗性表现。[结果]改良系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明显高于秀水09,绝大部分的抗性接近供体水平,而且在不同年份间抗性表现稳定,因此试验中利用的RSV1基因抗性效应十分明显,与RSV1基因连锁标记M-11-3辅助选择准确。[结论]研究证明了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可行性,同时也表明,优化和发展新的标记基因能够有效提高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