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高苜蓿的品质经常与降低其产量联系在一起,为了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有较高的产量,使得种植苜蓿的产值最大化,本试验以奶牛营养需要为基础,采用可消化干物质累计产量、粗蛋白累计产量和产奶净能累计产量三个指标,来判断紫花苜蓿的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62.
采用传统分类学,细胞学和RAPD分子标记对云南德宏地区逸生狼尾草(Pennisefum Rich.sp.)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逸生狼尾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经同工酶及RAPD分析,逸生狼尾草与矮象草(P.purpureum Schum.cv.Mott)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王草(P.americanum×P.typhoideum)的遗传距离较远,说明逸生狼尾草在分类上属象草,而非当地多年称谓的"狼尾草"。  相似文献   
63.
2005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退化山地进行灌草组合模式的筛选,以土壤改良效果评价8种灌草种植模式,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评价方法,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指标,对土壤生态恢复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Schumach.) Stapf & C. E. Hubb. cv. Narok)+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Fine Lawn)+大翼豆(Macroptilum atropurpureum (DC.) Urba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cv. Haifa)+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关联度值r=0.773为最大,聚类分析为优,对土壤贡献值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山地土壤生态恢复的优化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4.
云南马龙县山地草甸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世玉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05,13(3):223-225
对云南马龙县山地草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并运用2×2列联表、x2检验法对该群落的15个主要植物种进行种间相关分析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群落主要由27个植物种组成,隶属12个科26个属;优势种为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群落主要植物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群落丰富度指数低,物种多样性散失,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低;草甸生产力低,总盖度70%,饲用草本植物较少,出现大量有毒有害植物,其重要值之和占总重要值的36.29%,草甸呈现过牧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65.
苜蓿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自然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从播种量、施磷量和行距3个因素对苜蓿的产量影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施磷量〉播种量〉行距,获得苜蓿高产的最优组合为播种量22.8kg/hm^2、施磷量63kg/hm^2、行距36cm,苜蓿第2年孕蕾期的累计干物质产量最大为21.53t/hm^2。  相似文献   
66.
北疆苜蓿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玉芬 《草业科学》1998,15(3):13-18
采用等位酶技术,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苜蓿属植物种群的遗传状况并与栽培的紫花苜蓿种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野生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2,多态位点比率60%,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平均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587和0.435,固定指数为-0.375。由于异型交配,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压力,使得所有参试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呈现出杂合体过多  相似文献   
67.
柱花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不同播种方式、不同刈割方式及不同施肥水平对柱花草Styiosanthes guianensis的分枝数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2次刈割时间间隔的增长,柱花草分枝数减少。在中等肥力处理条件下,适宜播种方式为撒播15 kg/hm2,2次刈割时间间隔为60 d,施肥模式为:基肥为复合肥600 kg/hm2,农家肥22 500 kg/hm2,不使用追肥,此时,投入产出比最低,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68.
不同收获期扭黄茅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不同收获时期的扭黄茅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设置了6个萌发温度、5个干旱胁迫强度,分别测定了不同收获时期扭黄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扭黄茅花期长,不同收获期的种子发芽率存在差异。同一生育期,以4月收获的扭黄茅种子活力为好。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强度处理下,扭黄茅种子均在2~5d萌发。40℃时,常温条件下贮藏一年的种子比新收获的同期种子对高温的忍受能力强。-6Pa时,常温条件下贮藏一年的种子对干旱有较好的忍耐性。  相似文献   
69.
在迪庆州测试了德钦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Deqin)和阿尔冈金苜蓿的适应区域和品种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德钦苜蓿在4个区试点种植,均能正常发育完成生活史。德钦苜蓿较阿尔冈金苜蓿返青期早5~7 d,枯黄期晚9~13 d,总生育天数长20d。抗性分析表明,德钦苜蓿适应性强,耐贫瘠、耐涝、抗干热能力强,无明显病虫害。德钦苜蓿的茎叶比为1.12~1.36,显著低于阿尔冈金苜蓿(P<0.05)。产量测定结果表明,3年各试验点德钦苜蓿鲜草、干草产量均极显著高于阿尔冈金苜蓿(P<0.01)。总体来看,德钦苜蓿在迪庆州德钦县及类似自然条件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丰产性,是一种值得在生产上推广种植的优良地方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70.
滇东北退耕还草中牧草种子生产及其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伟光  毕玉芬  陈功 《种子》2005,24(3):14-17
2001至2003年在滇东北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高海拔山区,即云南昭通地区彝良县海拔2 000 m的半山区进行了植被恢复和退耕还草试验示范.试验选择了15个草种,共19个品种进行单播.对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彝良高海拔山区适宜种植的一年生牧草有高丹草和箭舌豌豆,其鲜草产量均较高.在短年生和多年生牧草中,多花黑麦草(旺饲)鲜草产草量最高,第二年鲜草产量达170 895.84 kg/hm2;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鲜草产量相近,在155 000 kg/hm2左右;鲜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多花黑麦草(旺饲)>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多丽)>鸭茅(牧友)>高羊茅>紫花苜蓿(WL-612)>紫花苜蓿(普拉多)>白三叶>猫尾草.这些牧草均可以用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2 000 m的山区植被恢复和草地建设.本研究中筛选出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2 000 m的山区进行牧草种子生产的草种,分别为:多花黑麦草(旺饲)(1 430.00 kg/hm2)、紫羊茅(760.00 kg/hm2)和苇状羊茅(733.00 kg/hm2).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鸭茅、白三叶等牧草种子产量可达400~5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