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本文介绍了杨梦尼夜蛾的形态特征,阐述了其在奎屯河流域的发生动态,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杨梦尼夜蛾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杂交棉在兵团的大面积种植使新疆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皮棉产量提高幅度较大,但是,杂交棉制种技术一直未能有效地解决,制种问题成为制约新疆杂交棉推广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棉花杂交种90%以上来自于人工去雄授粉杂交制种,导致杂交种成本高,种子纯度不稳定,种源短缺,高成本烦琐的人工制种在新疆地广人稀的社会条件下,更是杂交棉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开辟新的杂交棉制种途径,降低制种成本,提供足量优质的杂交棉种子,是当前新疆棉花杂种优势研究利用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北疆不少师局开始从内地引进杂交棉品种试种,无论子棉、还是皮棉都是北疆主栽品种无法比拟的,2004年农七师到内地引种标杂系列杂交棉大面积试种,初见成效,本文探索了新疆杂交棉制种的关键技术。1严把亲本纯度关亲本应在无棉区繁殖,或者连片隔离繁殖,周围100m不能种植其它棉花品种,以杜绝因异花传粉引起的亲本混杂和退化,同时还应及时田间调查拔除杂株杜绝人为因素引起的混杂。2合理的父母本比例母本比例大有可能提高制种产量,但是由于父本比例偏小,若遇上开花偏少时,就影响杂交授粉的质量,从而影响杂交成铃率,降低制种的产量。棉花杂…  相似文献   
16.
棉花杂交制种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七师农科所一直进行杂交棉育种,选育了多个有希望的品系。杂交棉制种有多种方法,目前生产上仍以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应用为主,严格执行杂交棉制种技术规程,确保杂交种的纯度和质量是杂交棉制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选取9个加工番茄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分析、测定其13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PCA -CA),对加工番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13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2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13项农艺性状归纳为果实外观品质因子、果实产量因子和果实内在品质因子3个主要指标,3个主要指标可较准确地评价加工番茄品种。其中,株高、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平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总酸8个性状是主要性状。综合得分排名前2位的依次是‘T60’、‘新番15号’。采用类平均法对9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有番茄品种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建立的加工番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加工番茄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随着棉花种子产业化工程的推进,为新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疆奎屯垦区恢复了棉花杂交种的培育,历经15年.现将农七师农科所杂交棉育种、制种和生产示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杂交制种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制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新疆杂交棉推广的主要瓶颈。本文介绍了几种新疆常用的杂交棉制种方法,并比较新疆与内地在杂交棉制种方法上的异同:不同的制种方法在两地的制种效率明显不同。内地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制种效果最佳,其次是免去雄套管隔离制种法,不育系人工制种法产量较低;而新疆正好相反。建议新疆采用免去雄套管隔离制种法进行常规杂交棉制种,不育系人工制种法将成为生产杂交种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种简便式棉铃虫性诱捕器在北疆棉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在新疆乌苏市推广应用棉铃虫成虫诱捕器,比较QS-1湿式诱捕器和干式诱捕器综合效果。结果表明,单个QS-1湿式诱捕器的诱蛾量是干式诱捕器的1.2倍,应用QS-1湿式诱捕器的试验区棉铃虫百株卵量较化学防治对照区低38.09%,干式诱捕器试验区百株卵量较化学防治对照区低22.58%。应用QS-1湿式诱捕器可减少化学防控3次,成本低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