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1篇
  5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61.
西宁市交通巷批发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为帮助农民销售蔬菜,丰富和方便市民生活需要而建成。市场建成后,销量逐年递增,成交额逐年攀升,发展成西宁市最大的果蔬集散地,各地客商纷至沓来。 近几年来,西宁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兴建大量基础设施。在市政府统一规划下,市场从原来繁华的交通巷搬迁到八一路、杨家寨两处。在八一路建成了一个大型水果交易市场,在杨家寨建成了一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搬迁后的市场积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辐射能力。八一路的水果市场,利用其在兰青公路线上,距离火车站近的优势,减少了水果在运输途中…  相似文献   
62.
新城疫对于任何—个鸡场来讲都不陌生,虽然每个肉种鸡场都把新城疫的防疫工作放在了首位,但还是免不了发生该病。现就黑龙江省某肉种鸡场饲养的一批肉种鸡发生新城疫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64.
对水淹和干旱条件下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根、茎、叶的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研究三峡库区蓄水对牛鞭草营养元素响应后期干旱胁迫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控制实验,共设置6个处理组,包括对照组(CK)、表土水淹组(SF)、全淹组(TF)、对照-干旱组(CD)、表土水淹-干旱组(SFD)和全淹-干旱组(TFD).结果表明:1)水淹胁迫阶段,牛鞭草SF和TF组根部的N,P,K,Fe,Mn质量分数均呈升高趋势,叶Fe,Mn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同根Fe,Mn质量分数类似,但叶P,K质量分数均低于CK组.2)干旱阶段,牛鞭草CD和SFD组的根、茎、叶N,P,K,Fe质量分数与C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FD组的根、茎、叶N,K,Fe,Mn质量分数均高于CK组;此外,CD与SFD组之间各部分的N,K,Fe质量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FD组的P质量分数显著低于CD组,M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CD组.3)复水阶段,牛鞭草TF组根K,Fe,Mn质量分数和茎、叶N,K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组,而干旱组(CD,SFD和TFD)的根、茎、叶N,P,K,Fe,Mn质量分数与CK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65.
为筛选出黄淮麦区抗赤霉病优异品种(系),以黄淮麦区71个主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于2016-2017和2017-2018两年度采用单花滴注接种的方法,以苏麦3号、郑麦9023、淮麦22和济麦22分别作为抗、中抗、中感和感赤霉病对照品种,在赤霉病重发病区扬州对供试品种(系)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抗赤霉病基因位点 Fhb1 Fhb2 Fhb4 Fhb5 QFhs.crc-2D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西农511等5个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均达到中抗水平,淮麦30等17个品种(系)表现为中感,其他49个品种(系)表现为感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同时携带 Fhb1 Fhb2基因和 QFhs.crc-2DL位点;淮麦40和徐麦DH9可能同时携带 Fhb1基因和 QFhs.crc-2DL位点;太麦198可能携带有 Fhb4基因;明麦16、皖麦32可能携带有 QFhs.crc-2DL位点。有17个赤霉病抗性较好的品种(系)均不携带本研究所检测的抗病基因/QTL。  相似文献   
66.
民国时期,广西频繁而严重的水旱灾害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农田生态系统受害最大,不仅导致农作物欠收或失收,而且使得田地日益贫瘠,最终无法耕种而荒芜。当然,灾害也能给一些农田带来沃土,但这只是局部的。  相似文献   
67.
68.
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法,并检测了大麦中六六六(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滴滴涕(p,p'-滴滴伊、o,p’-滴滴涕、p,p’-滴滴滴、p,p’-滴滴涕)、乐果、抗蚜威、乙草胺、马拉硫磷、三唑酮、三唑醇、溴氰菊酯15种农药残留。该方法的精密度在1.15%~ 9.80%,大部分低于5.00%;回收率在77.78%~112.00%;检出限在0.77~10.34 μg/L,表明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利用该方法检测国内7个地区(江苏、四川、新疆、云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的大麦农残,所有的农残含量均未超标。根据农残水平可将15种农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残留相对较高但未超标,包括4种化合物p,p’-滴滴涕(≤ 0.032 mg/kg)、β-六六六(≤ 0.039 mg/kg)、三唑酮(≤ 0.093 mg/kg)和乐果(≤ 0.030 mg/kg)。其中乐果除了江苏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未检出;另一类是残留未检出或远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  相似文献   
69.
以摘果后的常规菠萝老茎留苗地为试验地,以菠萝老茎留苗与甘蔗种进行间种,探讨和研究不同间种规格和方法对菠萝老茎所留种苗数量、质量(种苗合格率)以及甘蔗产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技术的经济指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菠萝老茎留苗地间种甘蔗技术,以菠萝大行距间为种植沟,实施隔行间种甘蔗,该技术能使老茎留苗地菠萝留苗平均可达12.81万株/hm2,种苗合格率占94.8%,平均可产甘蔗种 31.95 t/hm2;以菠萝大行距间为种植沟,实施连行间种甘蔗技术,菠萝种苗留苗的数量相对减少,种苗合格率占93.6%,平均每公顷可摘种苗8.30万株,平均可产甘蔗种42.00 t/ hm2。菠萝种苗数减少,但甘蔗产量增加。两种不同的间种规格和方法对留苗和砍种都有各自的效果,与常规菠萝老茎留苗技术相比,菠萝老茎留苗与甘蔗种间种技术总体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0.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基因分布,为遗传育种和生产上应用扬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1份扬麦系列品种的单系纯种为材料。采用SKCS-4100型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测定籽粒硬度。采用功能性标记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硬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编码直链淀粉合成关键酶的Wx、多酚氧化酶(PPO)、黄色素含量(PSY)和穗发芽抗性(Vp1)基因进行鉴定,利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技术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Wx蛋白亚基进行鉴定分析。【结果】籽粒硬度分析表明21份扬麦系列品种材料中,软麦有16份,频率为76.19%,而硬麦和混合麦仅为19.05%和4.76%。分子检测表明硬麦和混合麦材料中有4份为pinb-D1b硬度基因突变,频率为供试材料的19.05%,其硬度指数均在60左右;16份软麦材料中未发现pinb-D1b硬度基因突变。HMW-GS分布情况为:Glu-A1位点1和Null频率分别为38.10%和61.90%,Glu-B1位点7+8和7+9频率分别为57.14%和42.86%,Glu-D1位点2+12和5+10频率分别为85.71%和14.29%。LMW-GS以“Glu-A3c,Glu-B3g”基因型为主,Glu-A3位点Glu-A3cGlu-A3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和9.52%,Glu-B3位点Glu-B3gGlu-B3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24%和4.76%。Wx分子检测表明仅扬麦13为Wx-B1b突变型;Wx蛋白电泳分析表明仅扬麦13和扬麦5号Wx-B1位点蛋白亚基缺失。2AL位点上高PPO活性基因型Ppo-A1a和低PPO活性基因型Ppo-A1b的频率分别为52.38%和42.86%,2DL位点低PPO活性基因型Ppo-D1频率为90.48%。高和低黄色素含量标记基因Psy-A1aPsy-A1b,频率分别为19.05%和80.95%。穗发芽抗性基因功能标记Vp1B3扩增出抗穗发芽Vp1Bc和感穗发芽Vp1Ba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和9.52%。【结论】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这与其pinb-D1位点为pinb-D1a、Glu-A1Glu-D1位点多为Null和2+12、Glu-A3多为c有关,可用作弱筋小麦育种的亲本;扬麦158和扬麦16等品种中筋品质优良,可能主要与其pinb-D1位点发生变异有关,在中筋品质改良中应加强pinb-D1位点变异的选择;扬麦1号、扬麦4号、扬麦5号、扬麦9号、扬麦18、扬麦19和扬麦22携有低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基因,可用作改良面粉白度和色泽的亲本;扬麦2号、扬麦4号和扬麦5号Glu-D1位点为“5+10”亚基,扬麦13和扬麦5号Wx-B1蛋白缺失,为扬麦系列品种中少有的优质性状,可用于改良中筋小麦的蛋白质和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