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参照标准, 中巴卫星CBRES CCD影像为基础数据,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实地考查资料, 综合应用了RS和GIS技术手段, 对重庆市梁平县进行地物分类和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获得的研究区水稻种植信息与TM数据提取的结果相比较, 精度达到92.37%. 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 利用CBRES-02 CCD数据提取研究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2) 水稻识别精度受到海拔高度与地形因素的影响, 海拔越低, 地势越平坦, 水稻分布越集中, 水稻识别精度越高; 海拔越高, 地形条件越复杂, 地块越破碎, 水稻识别的精度越低.  相似文献   
42.
基于1998-2007年逐旬的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MVC(Maximum Value Composites)技术生成了每年的最大化NDVI(MNDVI)影像,结合均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像差异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南岛植被变化情况,得出岛内近10 a植被变化总体趋势及时空分布.结果显示,近10 a来海南岛植被生长状况呈下降趋势,且从东部到西部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n-day interval SPOT-VEGETATION NDVI data from 1998 to 2007 of Hainan Island, MNDVI (maximum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images were obtained for each year. The vegetation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Hainan Island was analyzed using Maximum Value Composites (MVC), mean value analysis, linear regression, and image differenc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pronounced trend of degradation across the island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43.
结合DNA游走方法和小波分析研究了不同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自相似分形结构,提取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AT Walk,AG Walk和AC Walk分维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3种游走序列的分维数均大于1,并且在同类物种中的AG Walk的分维数间有一定的关系。证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存在自相似分形结构,这种结构受到ATGC碱基在基因组中的排列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西南山地地形因子对农村零散居民点分布的影响,以巫溪县(中山区域)和酉阳县(中低山区域)的农村零散居民点分布为研究对象,结合GIS软件和随机森林模型,探讨了不同地形因子下农村零散居民点的分布特征以及高程、坡度、坡向、地形粗糙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特征指数、地形部位指数等8个地形因子对农村零散居民点分布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山地农村零散居民点多分布于海拔600~1 200 m的缓地与斜坡以及位于半阳坡与阳坡、中坡位、地形特征指数小于-0.010、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接近于0的区域,说明山地区域农村零散居民点多分布于垂直方向上的中高地形位、水平方向上以低变化率地形位为主的区域;影响中低山地农村零散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为地形粗糙度、平面曲率和坡度;其中,影响中山区域的农村零散居民点分布的最重要的地形因子是地形粗糙度,而中低山区域则是平面曲率。  相似文献   
45.
以皖北设施农业区主要土壤类型--潮土和砂姜黑土为例,对比研究两种土壤中磷素的转化,并分析了施肥浓度对各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采用增施外源磷肥的盆栽预实验,然后经由蒋柏藩、顾益初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测定各自无机磷的转化情况,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设施土壤会因起始土壤的不同,其各形态无机磷转化是迥异的;本文还采用指数曲线较好地反映了砂姜黑土和潮土中各形态无机磷转化与施入磷浓度的关系;还进一步分析了两种土壤中无机磷转化的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46.
以合川区"3414"田间试验为依据,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水稻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的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对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进行降维处理,分别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与水稻产量的单因素效应和交互效应.并且通过对该试验区水稻施肥模型的研究.获得了水稻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三者的配比组合情况,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氧钙+氯化镁为固氮添加剂,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装置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添加剂可以显著降低堆肥化过程中氨气的排放率.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钙+氯化镁的氮素...  相似文献   
48.
了解不同季节陆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及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其空间分布对深刻理解贵州陆地生态系统对全国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陆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使用1981-2000年间GLO-PEM模型模拟的贵州陆地NPP数据和同期气温、降水等数据, 研究不同季节贵州陆地植被NPP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1981-2000年期间, 春季和秋季NPP都呈显著增加趋势, 夏季和冬季NPP都呈减少趋势, 春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的季节, 夏季是NPP减少速率最快的季节. 夏季NPP增加最高的区域分布于贵州南部的多数地区; 夏季NPP降低最多的区域分布于贵州西北部.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究未成年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选择性摄食的风味机制,根据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摄食行为特点、熟悉的食物香气和喜欢的食物味道,自主研制出一种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专用风味剂。经专业人员的嗅感和口感品评,该风味剂可以改善未成年圈养大熊猫所食竹叶的主要气味和味道。2022年6月—2023年3月,用刺黑竹(Chimonobambusa purpurea)、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us)、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和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的竹叶饲喂7只(3,4♀)1.5岁段(15~20月龄)圈养大熊猫幼仔、6只(2,4♀)2.5岁段(27~30月龄)和6只(3,3♀)4.0岁段(45~52月龄)圈养大熊猫亚成体。试验组竹叶喷雾风味剂,对照组竹叶不喷。试验期间,每天早饲和午饲时段各进行30 min的饲喂试验并相互交换两组竹叶所放位置。通过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自由选择摄食试验及其摄食过程的录像回放,观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竹叶的摄食先后顺序、最长连续摄食时间、摄食总时长、摄食竹枝数量和竹叶摄食量。结果...  相似文献   
50.
L系统的植物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L系统,用计算机模拟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