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玉米农艺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多属于数量性状范畴,这类性状由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使其遗传极为复杂,并且性状间常存在复杂相关关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间的复杂关系使得育种中对以产量为目标的选择极为困难.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客观事物中多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统计规律性综合分析方法.合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加深对性状间相互关系的遗传规律及各相关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和依存关系认识,为新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35个玉米品种(组合)的20个农艺性状应用GGE双标图、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日产量、千粒重、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20个农艺性状可综合为6个公因子;以6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35个品种(组合)聚类结果聚成17个类群,其中G8、G14、G12、G10和G17为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诱导玉米纹枯病系统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喷施处理玉米植株,再人工接种玉米纹枯病病原菌于其上,探讨外源水杨酸对玉米植株纹枯病系统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所有喷施水杨酸的处理均能使玉米植株纹枯病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0.10mol/L处理的纹枯病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处理(0mol/L)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外源水杨酸喷施处理浓度。通过了解外源水杨酸诱导玉米纹枯病的系统抗性或过敏性反应。有助于提高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16份美国玉米种质扩增计划(GEM)玉米材料和5份自育自交系采用NC-II设计,配制80个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划分杂种优势群,评价其利用潜力。结果表明,两组亲本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组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除秃尖长不显著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GH358各性状综合GCA效应值最高,GR9、GR15和GH291、GH302综合GCA效应值较高;组合GH281×GR15的产量SCA效应值和总配合力TCA均最高。聚类分析结果,16份供试美国GEM玉米材料被划分为两大杂种优势群,进而划分为5个亚群。GH358是最为理想的亲本材料,GR9、GR15和GH291、GH302是具有利用价值的玉米材料,用它们作亲本组配出高产组合的机率较大。GH281×GR15是本研究筛选出的强优势组合;GH230×GR2、GH358×GR22和GH266×GR9可以作为优势组合进一步筛选鉴定;GH219×GR10、GH266×GR2、GH283×GR10产量配合力表现较好,应着重进行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外国自交系和西南区骨干自交系创建玉米前育种"桂A"群体,并从中选育早熟、脱水快、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为广西和西南区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7份西南区骨干玉米自交系为受体材料,11份外国优良自交系为供体材料创建玉米前育种群体"桂A",从中选育出20份一环系,采用NC-Ⅱ设计与5份骨干系配制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研究其利用潜力。【结果】从"桂A"群体选育的A32-1、A11、A21、A7等4个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大,骨干系GRL62491、GRL737、GRL15111与"桂A"群体选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结论】"桂A"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选育出的一环系与热带种质材料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可降低穗位、缩短生育期,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有望应用于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中。  相似文献   
15.
研究广西山区玉米不同单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找出最佳单行种植模式,为广西山区玉米合理和高效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玉米主推品种正大999、正大619和宜单105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玉米产区进行玉米不同双行种植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试验所用三个玉米品种产量之间的差异、品种和种植方式的互作差异和不同种植方式之间的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单行单株种植方式平均产出投入比最低,仅为6.18;单行三株种植方式平均产出投入比最高,其值为8.61;单行双株种植方式的平均产出投入比介于这两者之间,其值为7.64。单行三株的种植方式产出投入比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1 选育过程母本NX3 2是广西玉米研究所于 1 996年以超甜2 0的母本群体为基础材料 ,自花授粉 1 5 0个果穗 ,进行自交选育 ,在S3代 (即 1 997年 )选择 5个抗病性强的穗行继续自交选择 ,经过连续自交和穗行选择 ,在S8代数 (即 1 999年 )育成稳定的穗行NX3 2。父本T73是广西玉米研究所于 1 997年以外引的中间材料为基础种质 ,经过连续自交选择于 1 998年育成。根据父母本自交系的特点 ,对杂交组合“NX3 2×T73”进行了测产和复制 ,并分别进行了产量试验和小面积试种 ,并对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产量潜力、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观察记载…  相似文献   
17.
玉米育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育种技术。主要针对玉米单倍体的获得途径、鉴定方法和单倍体加倍技术,对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含不同比例热带玉米种质杂交组合产量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典型的热带玉米种质群体苏湾1号、墨白1号和自交系双M9分别与典型的温带玉米种质自交系掖478杂交,组配成含有苏湾1号、墨白1号、双M9 3个热带种质比例分别为25%、50%、75%的9个杂交组合;将这9个杂交组合和苏湾1号、墨白1号2个群体进行种植观察鉴定,并对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温热种质含量各为50%时的籽粒产量最高,穗长、穗粗、行粒数也最大,而果穗秃尖长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广西玉米采用"热带种质×温带种质"杂交模式比较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自交系CML429(高抗)、CI23(中抗)、DM9(高感)和478(高感)组配得到6对正反交组合以及抗感组合CML429×DM9的P1(CML429)、P2(DM9)、B1、B2、F1和 F2 6个世代材料进行玉米纹枯病抗性鉴定,研究分析这些抗感组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基本不存在胞质效应,抗性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间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作用,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1.228 4和-1.228 4,显性效应分别为-0.206 5和-0.206 3,其遗传效应值大小基本相同,且两对主基因间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互作的上位性效应也相差不多,分别为0.293 1和0.293 5,两对主基因的遗传效应基本相同。抗感组合不同世代中F2的主基因遗传率最高(70.22%);多基因遗传率在B2最高(10.17%)。因此,在F2的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体系建设;合理规划绿色农业发展;培育绿色农业经济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