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321篇
农学   398篇
基础科学   270篇
  233篇
综合类   2126篇
农作物   399篇
水产渔业   265篇
畜牧兽医   1162篇
园艺   302篇
植物保护   25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5篇
  196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硒在南方酸性土壤中极易被固定,其有效性较低,影响该区域茶树硒吸收。通过研究磷与氨基酸和黄腐酸对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为提高南方富硒茶园土壤有效硒和茶叶硒吸收率提供理论依据。茶园田间试验采用磷(P)、氨基酸(A)、黄腐酸(H)三因素,磷两水平设计,磷处理水平为P1(168.8 kg/hm2)、P2(337.5 kg/hm2),氨基酸与黄腐酸不设梯度,施用量均为112.5 kg/hm2,共设置7个处理,各处理分别为CK、A、P1-A、P2-A、H、P1-H和P2-H,研究有机物料单施或磷与有机物料配施对茶叶硒含量及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氨基酸单施(A)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茶叶硒含量均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提高40.03%和20.40%;(2)氨基酸单施(A)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施用氨基酸(A)有效硒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可溶态硒的增加,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的有效硒主要来源于可溶态硒和交换态硒的增加;(3)氨基酸单施(A)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均提高了可溶态硒中四价硒的含量,是茶叶硒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氨基酸和黄腐酸虽均为有机酸类,但在南方茶园中氨基酸对土壤硒的活化作用更佳,氨基酸单施或与高磷配施后能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茶叶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2.
当前形势下我国园林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逐渐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进行露地园林之的球根花卉栽培管理工作时,为了丰富其中的技术内涵,增强这方面的管理效果,则需要对与之相关的管理技术进行深入思考。积极开展科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予以应对,确保球根花卉栽培状况良好性。基于此,本文将对露地园林中球根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13.
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群体饲养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不同龄期的自相残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密度(5、10、20头/瓶和30头/瓶)下,不同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率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下的自相残杀行为主要集中在5龄幼虫,其自相残杀率均在5龄第2天时最高,在5、10、20和30头/瓶中分别为(14.34±3.28)%、(17.94±3.26)%、(18.21±3.47)%和(27.05±5.52)%,幼虫在5龄前的自相残杀行为并不明显。进一步测定发现,相同数量的4龄和5龄幼虫混合后在3种密度(4、10和20头/瓶)下的自相残杀率无显著差异(F=2.29,df=2,P>0.05),但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死亡的4龄幼虫占总死亡个体的比例升高,而死亡的5龄幼虫所占比例下降。这说明草地贪夜蛾同一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行为具有明显的龄期依赖性,自相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高龄幼虫间。低龄和高龄幼虫同时存在时低龄幼虫被残杀的比例较高。试验结果对于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大量饲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研究施用硅肥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在棉花蕾期和开花期滴施硅肥,每隔10 d调查棉花的生长发育情况,吐絮期测产调查,取样考种,纤维检测,分析施用硅肥与对照(CK)棉田在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 滴施硅肥处理的株高低于对照;现蕾速度、蕾转化为铃的速度和数量、果枝生长速度和数量高于对照。滴施硅肥的棉花各产量性状均优于对照。除单铃重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外(P>0.05),滴施硅肥的棉花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对照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纤维上半部长度和伸长率有较小水平的提高,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整齐度有所降低,差异不显著。【结论】 硅肥可以加快棉花生长发育的速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以氟虫腈结构为骨架,寻找具有杀虫活性和对环境友好型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胺为原料,经2步法合成含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1~21;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分析确定;采用浸液法测定目标产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测定化合物1、5、12和16对中华蜂Apis cerana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化合物1、5、12和16处理小菜蛾24 h的LC50分别为0.26、0.95、0.33和1.10 mg·L~(-1),其中化合物1和12对小菜蛾的活性优于氟虫腈。化合物5、12和16对中华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比氟虫腈(0.05mg·L~(-1))低,但仍属于剧毒,LC50分别为0.21、0.22和0.09 mg·L~(-1)。构效关系表明,苯环的取代基对苯基吡唑类化合物的活性影响很大,当苯环邻位存在—Cl或—Br、对位为—Cl、—CF3或—OCF3时,化合物对小菜蛾表现出极好的活性。【结论】氟虫腈苯环取代基的替换可以提高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降低对中华蜂的毒性,研究结果对今后芳基吡唑类杀虫剂开发、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在主动采光与普通采光条件下,对其环境以及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在主动采光与普通采光的2种日光温室内,设计4、6、8 株/m2 3种不同的番茄种植密度处理,连续3 d(晴天的条件)测得日光温室环境与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相关数据。【结果】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环境温湿度、光照辐射方面优于非主动采光日光温室,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的光照辐射均值较普通采光日光温室在3 d内分别高出了4.39%、5.85%、5.67%;两栋日光温室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弱的现象,胞间CO2浓度则相反;就不同采光日光温室而言,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番茄的光合特性较普通采光日光温室高。【结论】日光温室主动采光在环境以及番茄光合特性方面均优越于普通采光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氮肥减施条件下,筛选出适合辣椒生长的氨基酸液体肥料比例,提高辣椒的产量及品质。【方法】以辉腾8号为材料,共设6个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减施氮肥10%、20%、30%、40%、50%,配施氨基酸液体肥料,测定辣椒的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指标,分析氨基酸液体肥料替代化肥对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对辣椒的生长、产量及品质都有影响。T4处理可以提高辣椒的产量,其中,单果重、单株果实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分别比CK提高0.17%、28.98%、10.11%、24.64%。同时,T4处理可以改善辣椒的品质,果形指数、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VC比CK提高12.62%、10.92%、3.63%、30.44%,硝酸盐含量比CK降低22.61%。【结论】氨基酸液体肥料可以替代部分氮肥且T4处理(减施氮肥40%,配施28 kg/667m2的氨基酸液体肥料)进行基施和追施,可使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18.
119.
以巴里坤县奎苏镇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和农户参与意愿,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程度不高,但参与意愿比较高;务农兼经商农户相较于纯农户,有更大可能性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农民还是依赖土地耕种生活,农户在将土地进行流转时对自身利益保护意识较强;农户未参与合作社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入社程序了解较少以及附近没有合作社;参与合作社后家庭年收入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0.
铁皮石斛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中药材之一,随着组织培养和大棚栽培等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其人工栽培面积也逐年增大,但市面上铁皮石斛的种内变异类型混乱,品质良莠不齐,因而了解铁皮石斛品质性状影响因子、保障铁皮石斛的品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铁皮石斛遗传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评述了铁皮石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不同光照、温度、湿度、基质、肥料和栽培方式等对铁皮石斛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表明,铁皮石斛的品质性状受遗传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对铁皮石斛品质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单纯改良某一因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皮石斛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建议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品种选育关、严把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关、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生产技术关,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