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巴西的陆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圣祥 《世界农业》2000,(10):20-21
巴西陆稻著称于世,原因有三:第一,陆稻种植面积大,全国年种植面积约 310万 hm2,占稻作面积的 71%,是世界陆稻种植第二大国 (印度 633万 hm2)。其次,陆稻产量较高,全国陆稻总产量为 460万 t,平均为 1 5t/hm2,而全球陆稻平均产量为 1 1t/hm2,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主要陆稻国家平均产量仅为 0 8、 0 8和 1 0t/hm2。第三,陆稻品质好,大多数主栽陆稻改良品种为热带粳型或籼粳杂交后代,米粒细长或中长,垩白小,透明度好,精米率高,米饭柔软而有弹性,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巴西被视为世界各国引入陆稻优良种质的主…  相似文献   
22.
中旱221(双头农虎/巴西陆稻)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旱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
中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等位酶多样性及其与形态学性状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选取源自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选育时期、不同类型的744份栽培稻选育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5种等位酶12个等位基因位点分析我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研究等位酶和形态学性状在多样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等位酶多态位点百分率(P)、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A)、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Ae)、Shannon多样性指数(I)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100%、3.167、1.515、0.452和0.272;籼粳两类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所不同,籼型多样性指数(I和He)明显高于粳型,分别为粳型的1.702和1.730倍;华中稻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e=0.283),东北稻区则最低(He=0.062);除西南稻区外,其余稻区等位酶和形态学两类性状所获得的品种间距离矩阵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163~0.390。  相似文献   
24.
中旱20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旱稻新品种,其生育期适中,抗旱性中等,米质优,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广,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西南等缺水或干旱、易旱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5.
籼粳交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对3×2设计的5个籼粳交组合,每组合9个同期收获的遗传群体 (P1, P2, F1, F1', F2, B1, B1', B2, B2' )的稻米胶稠度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籼粳稻米的胶稠度受到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的控制,主效基因为复等位基因,硬对中等或软,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胶稠度具有质量 数量遗传特性,适合3N胚乳的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26.
汤圣祥 《世界农业》2002,(11):52-52
首届国际水稻大会于2002年9月16~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江泽民主席说,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世界上90%的水稻产自亚洲,养育着25亿人口,水稻在亚洲各国的农业发展和历史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指出,20世纪后期以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使农业在概念、结构、功能和体系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更加有力地推动农业向现代产业迈进。目前,以水稻为代表的国际植物基因组合作研究已…  相似文献   
27.
浙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入编《中国稻种资源目录》的1567份浙江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变种类型分层(丁颖分类法),聚类分组和直接随机取样3种方法,构建了浙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样品,并探讨了适宜的样品规模和利用编目性状进行核心样品构建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变种类型下聚类分组取样优于直接随机取样,编目性状可作为构建核心样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中国粳稻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国粳稻的起源。认为我国的粳稻独立起源于偏粳的普通野生稻,籼、粳稻是平行演化的;我国粳稻量重要的起源地是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沼泽地带,其中心区域位于太湖流域。  相似文献   
29.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的30%和40%。全国约有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水稻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波动,如1994年稻谷总产1759亿公斤,比1990年减产了134亿公斤,主要是因为稻作面积减少了286.7万公顷所造成,也与单产增加缓慢有关。1995年稻谷单产仅比1990年每公顷提高195kg/hm2,低于“六五”和“七五”期间的增长幅度。为此,我国已致力于从政策、投入和推广先进技术着手,稳定稻作面积和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从我国的稻…  相似文献   
30.
水稻苗期抗旱性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51个株系组成的Maybelle/白叶秋的加倍单倍体群体,构建了由226个SSR分子标记组成的遗传图谱。通过两年抗旱棚苗期抗旱性鉴定,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和QTLNetwork2.0对水稻苗期抗旱性进行QTL定位及互作效应分析。利用前者在两年共检测到5个抗旱性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3、5、6和8染色体;而通过后者在第2、3、5和6染色体上也找到了抗旱性相关的QTL,并且通过两种方法检测到的第3、5、6染色体上的3个QTL所在区间吻合;还发现4个具有上位性的QTL。所有抗旱性QTL的加性效应均为正值,表明来自父本白叶秋的这些抗旱性位点可以提高水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