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稻米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稠度是重要的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性状,然而前人对该性状的遗传研究甚少。主要原因是Cagampang(1973)的大样品(100mg)方法不适合遗传分析。实际上,F_2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F_3,因而,采用该法对F_2及回交世代的分离了解只能依  相似文献   
32.
籼粳交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对3×2设计的5个籼粳交组合,每组合9个同期收获的遗传群体 (P1, P2, F1, F1', F2, B1, B1', B2, B2' )的稻米胶稠度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籼粳稻米的胶稠度受到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的控制,主效基因为复等位基因,硬对中等或软,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胶稠度具有质量 数量遗传特性,适合3N胚乳的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33.
稻属20个种外稃乳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绪  汤圣祥 《作物学报》1997,23(3):280-288
用捷描电镜对稻属植物20外种种的外秀的表面乳突性状作了观察。根据乳突的形态特征,将乳突分为5类,即双峰乳突,多峰乳突,瘤峰乳突,单峰乳突和凹痕乳突。  相似文献   
34.
中国栽培稻等位酶的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6330份栽培稻品种进行了5种等位酶12个位点的遗传结构分析,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1,多样性指数值为0.269,表明中国栽培稻具有丰富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地方农家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但现代育成品种等位基因较少,共有13个稀有等位基因仅存在于地方农家品种中。比较我国六大生态稻区的等位酶分布,发现西南稻区的等位酶基因最为丰富,为我国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中心,但华北和华中稻区在某些等位酶基因上的多样性以及某些稀有等位基因的存在暗示着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可能与栽培稻的起源有关。利用等位基因聚类分析基本可以把地方农家品种分成两大类,分别是籼稻和粳稻,籼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粳稻。籼粳稻在等位酶位点上的差异不仅表现为单个等位基因形式和频率的不同,还表现为多位点非随机组合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35.
耐逆境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6.
自我国舢型三系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并取得显著增产效果后,世界各主要产稻国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纷纷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目前,越南和印度的舢型三系杂交稻已进入实用化阶段。(-)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形成机理杂交稻生活力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吸肥吸水能力强,适应性广而能耐受逆境胁迫,因而营养物质积累多、穗大粒多,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迄今,对水稻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尚不甚清楚。比较流行的有显性假说(一个亲本的显性等位基因削弱了另一亲本的隐性等位基因的影响)、超显性假说(一个基因座位上两个等…  相似文献   
37.
浅谈旱稻节水、高效生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严重。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安全。培育抗旱的栽培稻品种,发展水稻旱作,不但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干增产稳产,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直播种植旱稻和“水插旱管”的技术要点,介绍了在旱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中国近代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状况和改良重点,为中国糯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农业部NY/T83-1988《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育成的570份糯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570份糯稻品种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值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米Ⅲ级标准,优质达标率为64.4%—97.9%,平均81.9%。7项米质性状全优的糯稻品种占供试品种的45.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7年3个不同时期的育成糯稻品种其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1.5%、81.0%和84.3%;与20世纪80年代比较,2001-2007年的育成糯稻品种,其糙米率、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6.0%、11.8%和13.4%,表明2001-2007年育成的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分析同时指出,整精米率在3个时期的优质达标率分别为71.0%、58.3%和62.9%,均低于其它6项米质的优质达标率;品种类型上,籼糯稻品种的品质一般逊于粳糯稻,应引起重视;就稻区而言,华中和北方稻区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西南和华南稻区。【结论】本研究认为,近25年来中国糯稻育成品种的品质总体优良,但其品质改良仍需加强,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是糯稻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9.
对国外近几年选育的170份早稻品种(品系)的产量、谷粒形状和部分品质性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早稻备品种产量变幅较大,产量表现中上的品种占27.1%,其中来自印度和哥伦比亚的品种产量潜力较高,而原产巴西和西非国家的品种产量潜力较低。多数国外旱稻品种具有良好的外观品质,谷粒长或特长,粒形细长,千粒重中等以上,垩白小或无。参试品种中,中等和低糊化温度的分布频率略大于高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以低和中等为主,其中,含量在17%~22%之间的品种占38.8%。根据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评价结果,推荐10份国外优良旱稻品种(品系)供国内旱稻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40.
中旱221(双头农虎/巴西陆稻)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旱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