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与处理汪建军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随着农田、果园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不少桑园受到农药的污染。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经常发生。给养蚕户带来轻者减产、重者粒茧无收的经济损失,挫伤了蚕农的积极性.因此,应引起重视。一、严格防止农药污染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比较带内生真菌(E+)、不带内生真菌(E-)和混合(M)3个种群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在田间自然条件和温室不同水分处理下生理指标的变化,以解释内生真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对多年生黑麦草内部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field water content,FWC)的15%(干旱)和60%(水淹)时,内生真菌侵染显著(P0.05)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在水分含量为45%FWC时,3个种群生理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胁迫条件下,内生真菌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以增加寄主的抗逆性。在田间条件下,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依次为E+ME-,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依次为E-ME+,表明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内生真菌仍然通过内部生理机制的改变促进寄主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石阡县蔬菜种植模式,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分析了石阡县蔬菜生产现状,以及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石阡县今后应从改变思想观念、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技术、改变经营模式、确保产品安全、扩大销售市场、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优势,积极引进有实力的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并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蔬菜生产加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畜禽类群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某些地方类群的生产性能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更多情况下则是由于人们对有些地方类群资源的优良特性认识不足,简单地采用了以引入外来品种取代或肓目杂交改良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汪建军 《长江蔬菜》2014,(19):24-25
慈蚕1号原名慈溪大粒1号、白花大粒20-1,是浙江省慈溪市种子公司选育,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浙认豆2007001)的大粒型蚕豆新品种。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是一个山区农业县。长期以来,石阡县秋冬季主要种植油菜、小麦等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3个主栽常规早籼稻品种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南昌县进行9个播期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各播期分别为3月6日(B1)、11日(B2)、16日(B3)、21日(B4)、26日(B5)和31日(B6),以及4月5日(B7)、10日(B8)和15日(B9),研究播期对直播早稻产量、成苗率和生育期的影响,并分析近59a(1961−2019年)内江西地区早稻安全直播初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直播早稻全生育期缩短,B9处理较B1缩短21~25d。播期对直播早稻成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有明显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成苗率达50%及以上时,能获得足够基本苗和有效穗数,确保较高的产量。确保50%及以上成苗率前提下,试验水稻品种安全直播初始温度为11.64℃。此温度下,近59a内80%保证率下江西早稻安全直播初日呈提前趋势,但赣北、赣中、赣南3个区域的变化有所不同,近9a(2011−2019年)稳定通过11.64℃初日最早,其中赣北为3月29日,赣中为3月28日,赣南为3月21日。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建军 《植物医生》2008,21(3):48-49
我国农业病虫草鼠害年发生面积4亿hm次,年使用农药25万~28万t(折百).80%的防治面积主要由手动喷雾器来完成.由于农药施药机械、施药技术和施药观念落后,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严重,农药利用率仅30%,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文章分析了影响农药利用率的因素及农药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水分对中华羊茅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法对不同温度和水分互作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生长的形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设定4个土壤水分梯度(80%,65%,50%和35%FWC,FWC为田间最大持水量)和3个生长温度(15,20和25 ℃)来模拟自然生长条件来探究适宜中华羊茅幼苗生长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中华羊茅在25 ℃、65%水分条件下的出苗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和水分处理(P<0.05),而对照和其他水分处理的幼苗株高在20 ℃条件下均显著高于15和25 ℃处理(P<0.05);3种温度下中华羊茅幼苗的茎粗在65%水分条件下均达到最大,在35%水分条件下最小,且与其他水分处理差异显著(P<0.05);在15和20 ℃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的叶宽、组织含水量、株高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胁迫指数均在65%水分条件下最大,在35%水分条件下最小,而在25 ℃条件下,其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且在80%水分条件下达到最大;3种温度下中华羊茅幼苗的根冠比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其在35%水分条件下最大,且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水分处理(P<0.05);20 ℃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的根长在35%水分条件下最大,而在15和25 ℃条件下,其根长在50%水分条件下最大,且均与对照和其他水分处理差异显著(P<0.05)。因此,由结果得出20 ℃温度和65%水分条件最适于中华羊茅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机插育秧基质的最佳含水量,以江早361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基质4种水分含量(W1,40%;W2,60%;W3,80%;W4,100%)对早稻(E)和晚稻(L)秧苗素质和大田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对秧苗素质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早季,EW2处理产量最高,比其他3个处理增产4.9%~5.9%,差异显著;EW2处理叶龄比EW1和EW4增加7.0%,差异显著;EW2处理苗高比EW3和EW4分别增加10.2%和10.7%,差异显著;EW2处理单株茎叶质量比其他3个处理增加6.8%~13.3%,差异显著。相关分析可知,早稻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在晚季,LW2处理产量最高,比LW1和LW4处理分别增加13.2%和10.4%,差异显著;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增加,晚稻叶龄、苗高、茎基宽和单株茎叶质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均以LW2处理最大,4个指标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增加7.4%、13.3%、13.0%、14.8%。相关分析可知,晚稻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基质含水量为60%时有利于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进而提高机插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