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早籼晚粳"(早稻"两优287",晚稻"鄂粳403")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组氮肥组合,包括早稻3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2(6∶4∶0)、N3/N4(6∶3∶1)和N5/N6(5∶3∶2))、晚稻2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3/N5(5∶3∶2)、N2/N4/N6(5∶2∶3)及不施氮肥处理(对照,CK,N0),考察双季的分蘖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值、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早稻氮素施用后移显著提高成穗率,N5/N6的成穗率达到95.5%,晚稻以N3处理有效穗最高;早稻叶面积指数以N3/N4处理最高,较N1/N2提高42.6%,前者叶片衰老速度低于后者,晚稻LAI也以N3处理最高;早稻氮素施用后移后,N3/N4和N5/N6产量较N1/N2显著提高,增产分别达到17.3%、14.6%,晚稻N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周年产量以N3处理最高;N3处理的周年氮肥农学利用率(AE)比其他处理的平均值高43.3%,氮肥偏生产效率(PFP)高11.7%。研究表明早籼稻氮肥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4∶0,晚粳稻以5∶3∶2的搭配组合对提高周年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胁迫主要破坏作物叶片的光合功能,使叶片正常光合作用受阻,从而导致作物减产。综述了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水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水稻抗旱育种和抗旱栽培调控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机械旱直播技术应用评价,简述了旱直播技术的要点和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旱直播产量低于水直播,但其节水效果明显;旱优73产量和生育期均表现较好,适宜作为旱直播品种种植。旱直播技术对品种、田间管理等要求较高,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但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可能产生较大差异,应根据当地条件作适当修改,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  相似文献   
15.
以少蘖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人工撒播播种方式,设置了2(Z1)、3(Z2)和4kg/667 m2(Z3)3种不同的播种量,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稻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数随播种量增加而递减。光合作用方面,在孕穗期,随着播种量增加,高密度群体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Z3和Z2处理比对照Z1分别减少34.08%和9.44%;在齐穗期,高密度群体Z3和Z2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Z1,Z3和Z2分别比Z1降低9.50%和6.70%,表明高密群体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建议少蘖型水稻品种直播可以通过增加密度的方式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氮肥运筹对机械栽植早稻两优287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氮肥运筹对早稻两优287机械栽植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在总施氮量(纯氮)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7∶3∶0(N1)、6∶3∶1 (N2)、5∶3∶2(N3)、4∶3∶3 (N4)和3∶3∶4(N5)5个氮肥运筹模式,分析水稻根系形态与伤流量、叶绿素、茎鞘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状况.结果表明,①各处理间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以N3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N5最低,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也均达显著水平.②随着氮肥的后移,水稻总根长和根比表面积呈降低趋势,根数和根干重以N3最大,其根系伤流量也最大.③N5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期和收获期相对较高,出现贪青现象.④N3和N4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较低,叶片干物质输出率为负值.从而得知,早稻两优287机械栽植,在基肥、分蘖肥、穗肥中氮比例为5∶3∶2时有利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形成有效利用养分的根系特征、促进叶片光合能力的发挥,最终取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和"粮食保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在全省粳稻适宜种植区大力推广粳稻生产,极大促进了湖北省粳稻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湖北省粳稻发展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阐述了湖北省粳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粳稻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的粳稻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发展双季稻种植,能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稻谷增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然而,受农业劳动力、劳动成本、种植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湖北省双季稻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因此,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与示范,总结了适合湖北省双季稻的机械插秧技术,以期为湖北省双季稻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了未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缺水问题,季节性以及时空地域的差别成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子,这将使粮食生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作物研究学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灌溉措施的改良对于提高水分的高效利用有显著的作用;抗旱品种的筛选和旱作水稻栽培技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抗旱节水能力;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转基因技术以及 QTL分析的结合,对于从遗传学方面改善水稻自身的水分生产潜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中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大水资源匮乏问题,传统的节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起到缓解作用,而挖掘、改善水稻自身的节水潜力,发挥生物节水功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现有关于水稻干旱胁迫期间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对叶片细胞的伤害机理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和全面,但是对于干旱胁迫结束复水后的生理变化研究却较少。本文以水稻品种中旱3号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孕穗期进行淹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4个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生理生化性状(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干旱使水稻叶片光合速率下降12.9%~43.9%,这主要与气孔导度变化有关;处理结束复水后,中旱3号的生理生化指标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黄华占在重度干旱后,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不能再恢复;干旱处理导致水稻产量降低14.3%~47.9%,主要是由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