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本文概述了我国的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总结了坡耕地粮草间作的培肥和水土保持的效果与机制,阐述了粮草间作对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粮草间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契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蛋白饲料,可获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2.
TET是以天然有机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种子萌发,幼苗健壮。近年已在粮油作物生产上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我国西北烟区,早春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影响烟草壮苗早发;后期霜冻来临又较早,影响烟叶正常成熟,对烟叶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极为不利。因此,培育壮苗,适时移栽,缩短大田生长期,是夺取烟叶丰产的关键。鉴此,我们应用TET浸种,研究其对烟草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推广使用TET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连续4 a稻草异茬还田配施化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第1年由于稻草未能完全腐解而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所下降;从第2年起,NP S traw处理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明显高于NPK处理,4 a平均增产7.4%和7.6%。②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前,NP S traw处理的长势长相往往不如NPK处理;但过了拔节期之后,NP S traw处理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出叶速度、叶面积指数、株高等指标均明显高于NPK处理,抗旱能力增强,穗长、穗行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指标亦明显提高,空秆率和秃顶度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4.
土地利用对亚热带红壤低山区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样区密集取样(水田和旱地3~4个样/ha、果园2~3个样/ha、林地0.2~0.5个样/ha)和野外调查,对亚热带红壤低山肯福样区的水田、旱地、果园和林地表层(0~20 cm)SOC和SMBC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本区SOC、SMBC含量和微生物碳与有机碳比率(SMBC/SOC)分别为(17.53±5.02)g·kg-1,(278±174)mg·kg-1和(1.56±0.84)%。其中,林地SOC、SMBC含量和SMBC/SOC分别为(18.20±4.53)g·kg-1、(293±111)mg·kg-1和(1.58±0.39)%。水田SOC、SMBC含量和SMBC/SOC较林地依次提高了15.5%,84.0%和73.9%(P<0.01);与林地相比,旱地SOC含量(17.50±4.89)g·kg-1略有降低(P>0.05),SMBC含量和SMBC/SOC分别减少29.1%和24.2%(P<0.01);果园SOC、SMBC含量和SMBC/SOC比林地分别降低了26.8%,46.1% 和26.1%(P<0.01)。除水田外,其余土地利用方式的SOC与SMBC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亚热带红壤低山生态景观单元内林地开垦为水田增加了SOC的积累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林地开垦为旱地和果园不同程度地降低了SOC的积累和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5.
对靛酚兰比色法测定乙醇浸提液中 NH 4 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结果表明 ,比色液中 NH 4 - N的质量浓度为 0 .0 5~ 3mg/L时 ,使用与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体积相同的 0 .1 g/L硝普钠溶液催化剂 ,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