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油菜川油36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苗期进行0 d、3 d、6 d和9 d渍水胁迫处理,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分析苗期渍水胁迫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渍水胁迫后,苗期以根生长受影响最大,成熟期以二次分枝受抑制最大;渍水3 d和6 d处理条件下,渍水胁迫解除后植株能较快恢复生长;当渍水时间从3 d延长至9 d时,油菜减产3.44%~21.69%,与产量关联最大的经济性状指标为千粒质量;渍水胁迫对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含油量的相对受害率最大;渍水3 d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不显著,渍水6 d、9 d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2.
关于四川省甘薯早栽早收技术的生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早育早栽技术是提高甘薯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可以提早插栽60~80d,提早上市50~90d,价格提高50%以上.其核心技术内容为设施育苗、铺设电热温床及温、湿度调控.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异地集约化育苗集中供应.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不同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牦牛日采食总量,为甘孜州半农牧区推广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7~10月,以四川双低油菜生产中主推品种川油36、川油58为对照,引进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饲用油菜品种饲油1号、华协11号,采用品种比较及牦牛舍饲试验,调查不同油菜品种生态适应性及牦牛采食速度和日采食总量.[结果]在甘孜州半农牧区引进品种饲油1号、华协11号均可正常生长,鲜草产量分别可达34296.16和30573.75 kg/ha;牦牛对饲油1号的采食速度为61.19 g/min·头,日采食总量为14.73kg/头,对华协11号的采食速度为62.91g/min·头,日采食总量为15.15 kg/头,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结论]饲油1号、华协11号可作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品种在甘孜州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4.
麦秸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麦秸粉碎覆盖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麦秸不还田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不施化肥处理两年分别减产7.07%和28.41%,麦秸与化肥配施处理两年分别增产12.31%和9.51%。麦秸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穗部性状,同时提高夏玉米植株的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显著提高群体结实穗数。  相似文献   
35.
四川马铃薯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链现状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二期(2014—2018年)主要科技创新:马铃薯系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不同世代脱毒种薯生长发育特性与高效扩繁技术;高效种植模式与周年生产技术;主食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在"构建技术创新链—延伸产业创新链—提升科技价值链"的三链联动转型升级机制指导下,提出薯类创新团队三期(2019—2023年)的研究展望:加强品质育种主攻特色专用新品种,种薯快繁技术创新与良繁体系提升,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与周年供给体系优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机械化技术体系提升,主要病虫害的预警与绿色防控技术优化,休眠萌芽调控与安全贮藏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36.
为探明川西平原水田两熟区基础土壤地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2个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在四川省绵竹市选取2个乡镇高、中、低不同基础地力田块进行试验,研究基础地力和施肥对水稻生育期、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各地力田块水稻有效穗、穗粒数显著增加,施肥处理较CK大幅增产,增产幅度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高、中、低产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84.4%、82.0%和77.4%。试验地高、中、低产田施肥后分别增产19.8%、22.0%、30.2%。施肥处理有助于水稻提早分蘖,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及分蘖数,施肥后总生育期略微延长,高、中、低产田生育期延长程度差异不明显。高产田有效蘖数略高于中、低产田。总体上,水稻产量随基础地力的提升而升高,肥料贡献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相同施肥处理下低产田增产潜力更大。从产量构成要素看,施肥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是产量提升的主因。  相似文献   
37.
紫色甘薯是近年来新兴的优势特色作物。绵阳市从2006年开始引进、选育紫色甘薯新品种,并开展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工作。本文总结了绵阳市紫色甘薯育种、栽培、高产示范和企业加工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快绵阳市紫色甘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甘薯种植产量高,效益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目前正是四川省甘薯生产的关键时期。新冠疫情对全省甘薯育苗、苗床管理、甘薯贮藏、鲜食甘薯销售等造成了较大影响,薯类创新团队根据多年对我省甘薯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调研,提出了甘薯春耕应急生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39.
40.
昭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是我国马铃薯种植最适宜的区域之一,也是四川省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2010年全县共种植马铃薯1.47万公顷,总产量达42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