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对无尾两栖类的遗传变异、系统发生、亲缘关系及种属鉴定等提供参考,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六盘水市7种无尾两栖类动物的肝、肠组织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无尾两栖类的EST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种族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同一物种不同组织的酶谱差异性较小,不同物种同一组织酶谱差异性较大,并且物种亲缘关系较近的酯酶同工酶酶带之间的差异较小,物种亲缘关系较远的酯酶同工酶酶带之间的差异较大。酯酶酶谱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物种间形态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以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为试材,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的cDNA序列,命名为GpAPX(GenBank登录号:GU989311)。该基因全长1 115 bp,编码区为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为116 bp,3’非翻译区为228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与其他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为70.2%~89.7%。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GpAPX在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均能表达,表明GpAPX蛋白可能与抗旱性相关,在毛尖紫萼藓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
对4℃低温下4个苜蓿引进品种(MaYa,ABOUND,ASPIRE,DOBLONE)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低温适应性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品种.结果表明,ASPIRE和DOBLONE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好,适于低温下种植.  相似文献   
44.
干旱导致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是绿色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植物自身适应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结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产业结构、气候环境特点、条件等实际情况,选取10种禾本科牧草,采用10%,20%的聚乙二酸溶液(PEG)中进行轻度和中度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45.
两种紫萼藓科植物的POD和S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D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五大连池的毛尖紫萼藓和东亚砂藓中,东亚砂藓遗传多样性较贫乏,毛尖紫萼藓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东亚砂藓与毛尖紫萼藓属间遗传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6.
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豆class III 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豆根、茎、叶中的表达活性低,而花和种子中的相对表达活性极高。利用PCR方法,克隆大豆class III 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5’端上游2000bp序列,命名为CP。在线启动子预测软件分析,结果表明CP序列中含有多种典型的种子特异表达元件和花特异表达的元件,如SEF4 motif、E-box、G-box、(CA)n、AACA、ACGT、CCAA;52-box、ntp303-box、GTGA、TACPyATbox。推测大豆class III 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启动子具有调控下游基因在花和种子中大量表达的特性。    相似文献   
47.
为开展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本研究对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总蛋白质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参数进行了筛选和优化,以期建立适合毛尖紫萼藓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实验体系。分别采用Tris-酚抽提法和TCA-丙酮法对毛尖紫萼藓总蛋白质进行提取,比较分析了两种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效果,并研究了IPG胶条的pH范围及蛋白质电泳上样量等因素对毛尖紫萼藓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SDS-PAGE电泳结果中,与TCA-丙酮法相比,Tris-酚抽提法提取的蛋白质条带清晰,数目较多,完整性较好;在双向电泳结果中发现,与pH值为3~10的IPG胶条相比,使用pH值为4~7的IPG胶条的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清晰且分布均匀,更适合毛尖紫萼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使用24 cm的pH值为4~7胶条,上样1200μg蛋白质时,电泳结果中可分辨的蛋白质点最多,且形状规则,水平和垂直拖尾情况较轻,图像清晰。本研究基于Tris-酚抽提法建立的毛尖紫萼藓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获得的蛋白质样品质量好,电泳分辨率高,为毛尖紫萼藓进一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8.
毛尖紫萼藓外植体消毒方法及接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巍  张梅娟  沙伟 《北方园艺》2012,(10):138-140
以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配子体为试材,以Benek、MS、Knop 3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预培养和预处理,借助旋流振荡器,对毛尖紫萼藓组织培养消毒方法及接种培养基类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预培养15d左右的外植体,0.025%升汞溶液旋流振荡105s能有效地对外植体进行消毒,Benek培养基适合毛尖紫萼藓返绿生长。  相似文献   
49.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来自黑龙江省的25份大豆品种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共分离出1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12条,多态性比率达63.16%,其中α区3条带,β区5条带,γ区5条带,ε区6条带.材料间的Nei-Li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为0.4737~0.9474,平均值为0.7105;遗传距离(GD)范围为0.0541~0.7472,平均值为0.3654,表明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值为0.79处可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由此可见,醇溶蛋白标记技术能很好地用来区分不同的大豆品种,为大豆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孙天国  沙伟  张建 《北方园艺》2010,(11):39-41
试验研究水杨酸(SA)对镍(Ni)胁迫下甜瓜幼苗膜系统、光合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i胁迫下甜瓜幼苗的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Ni胁迫下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游离脯氨酸、MDA含量;水杨酸能够减轻Ni对甜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