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集成技术对冬小麦小偃503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探讨优质小麦在关键技术集成后的灌浆特性,在大田试验务件下,利用不同水平的密度、种植方式和EM制剂,采用裂区设计,较系统地研究了优质小麦品种小偃503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各处理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密度和种植方式是影响小麦灌浆特性较大的两个因素;小麦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不同水温下有机肥替代比例对滴灌骏枣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设置常规井水T1((13±1)℃)和增温水T2((21±1)℃)2个水温,全施化肥(CK)、有机肥替代10%(F1)、30%(F3)、50%(F5)、70%(F7)和90%(F9)的化肥6个施肥水平,共12个处理,分析不同滴灌水温下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水分、骏枣耗水规律、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T2处理较T1处理各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水分降低,总耗水量增加1.14%~2.83%,骏枣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15%和5.10%。在相同灌溉水温下,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各生育期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和耗水量均逐渐增加;骏枣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均在F5施肥水平下达到最大。与CK相比,在T1、T2处理下,施加有机肥使骏枣产量分别平均增加15.30%、13.14%,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8.35%、5.78%。与T1F5处理相比,T2F5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0.10%、6.95%。【结论】回归分析表明,井水灌溉...  相似文献   
83.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推动,作为农业机械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机维修行业发展迅猛,作用凸显,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那么农机维修行业现状如何?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现以陕西的情况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84.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密度冬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表明,密度对冬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从而显著影响产量水平的发挥。群体透光率作为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叶倾角对光环境作用的综合表现而主要由群体的叶面积系数影响,且合理的群体大小是保证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获得高产的基础。试验范围内以密度105 kg/hm2群体的透光特性、旗叶光合生理性能和产量各因子表现最佳而产量最高,是最佳的密度水平,其次是135kg/hm2。  相似文献   
85.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密度冬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表明,密度对冬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从而显著影响产量水平的发挥。群体透光率作为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叶倾角对光环境作用的综合表现而主要由群体的叶面积系数影响,且合理的群体大小是保证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获得高产的基础。试验范围内以密度105 kg/hm2群体的透光特性、旗叶光合生理性能和产量各因子表现最佳而产量最高,是最佳的密度水平,其次是135kg/hm2。  相似文献   
86.
葡萄夏季管理是葡萄全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期若管理不到位,会导致葡萄架面郁闭、通风透光差,病虫害重、产量降低、质量差等现象。文章从肥水管理、夏季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葡萄夏季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7.
干旱作为一种典型的气象灾害事件,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干旱的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变化趋势已成为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选择中国陕甘宁农区为研究区,利用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分析了1961-2010年干旱强度及频率的变化趋势,并研究了不同月份干旱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依托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模型分别模拟了冬小麦、春小麦在雨养和充足灌溉条件下的作物生长过程,通过两种模拟情景的差异研究降水亏缺所导致干旱对作物潜在产量影响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61-2010年,中国陕甘宁农区年均PDSI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年内重度干旱月份数(PDSI-3.0)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干旱发生频率上升,强度增强。尤其在4、5、7月,由于降水量明显下降,PDSI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相比而言,冬小麦种植区PDSI的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分析EPIC模拟结果发现,近50 a,研究区大部分站点干旱导致的作物减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空间分布格局与PDSI变化趋势分布相同,研究区中部地区作物产量的减产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棉田立体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人们充分利用土地及自然资源,在棉田综合效益上做文章,开辟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的新路子。但是,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残毒问题。这些立体种植的作物,如棉花和西瓜、大蒜、土豆、洋葱等作物的套种,除棉花之外的收获产品,均为供人们直接或间接食用的。这些产品在防治棉花害虫时已因频繁喷洒农药而受到污染,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9.
90.
从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发病鸡群中分离到8株有血凝性的分离物,其血凝作用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AIV(H9亚型)、EDS76阳性血清所抑制,表明8株分离物均为新城疫病毒。利用鸡胚终点稀释法对这8株NDV进行了克隆。对8株NDV的毒力指数(MDT、ICPI、IVPI)测定结果显示:MDT在42 9~49 5h之间,ICPI在1 95~2 00之间,IVPI在2 68~2 89之间。表明8株NDV均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其毒力与标准强毒株F48E8相近。各分离毒株经2%磷钨酸负染后,电镜下观察,可见丝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病毒粒子,表面有纤突样结构。各毒株的大小不尽相同,粒子直径或长轴在100~500n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