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403篇
农学   898篇
基础科学   244篇
  320篇
综合类   1984篇
农作物   302篇
水产渔业   323篇
畜牧兽医   906篇
园艺   311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灌水模式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明确夏玉米的耗水特性,于2009年度在人工遮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在2010年玉米生长季降水量为446.2 mm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试验共设3个处理,雨养:W0,全生育期不灌水;调亏灌溉:W1,保持田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大水漫灌:W2),研究了夏玉米的田间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2009年盆栽条件下,80%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形成,可获得170.76 g/株的籽粒产量。2010年田间试验表明,W0、W1、W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310.83、321.5、325.59 g/株,产量分别为:9255.85、9747.29、9635.72 kg/hm2。与W0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灌水处理间比较发现,W1处理获得了高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亦高于W2处理,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47、19.39 kg/(hm2?mm)。随灌水量的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但是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使产量降低。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随灌水量增加增大,耗水强度提高。在自然降雨量为446.2 mm条件下,雨养处理耗水量最低,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灌水处理,但其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低,最终获得籽粒产量低于2灌水处理。综合考虑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保持田间含水量为80%的灌溉量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秆部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节间长度配置上,在一定范围之内,控制倒3节间长度、增加倒1、倒2节间的长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对倒1、倒3节间长的选择是最为有效的。在节间粗度配置上,在保证倒1节间粗的基础上,增加其下部节间的粗度有利于高产。增加基因型的基部节间重、单位茎鞘长干重、单株干重是有利于高产的。适当增加株高和秆长来提高生物产量可能是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方向。在进行茎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基部节间重、倒2节间粗、单位秆长干重和穗颈节长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2个茎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3.
以东北地区近40年生产上应用的1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依据育成年代分为2000年以来、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本文所指70、80、90年代均为20世纪),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和品质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平均每个年代增长0.841 t/hm2,平均增长率为11.6%,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加.随年代演进,结实率逐步提高,近3个年代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低于70年代.由70年代至90年代,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提高1.5%、7.1%、25.9%,而近年来育成的品种出糙率显著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变化.粒长和长宽比随年代演进呈增加趋势,白度、垩白度、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增加,食味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4.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5.
辽宁省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辽宁省杂草稻的起源、危害、扩散途径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杂草稻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杂草稻主要通过种子调运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通过农事活动等近距离传播;应采取预防和耕作栽培措施为主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6.
中小果型无籽西瓜新品种博帅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帅系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9048为母本、M-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小果型黄瓤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90d左右,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约需27d。植株生长势中强,抗病抗逆性强。果实短椭圆形,果形指数1.2。果皮浅绿底覆绿色齿条带,厚度0.9cm,硬韧,耐贮运。瓤色鲜黄,质脆爽口,纤维少,无籽性能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2%~13%,边部9%~9.5%。单果质量4kg左右,667m2产量2700kg左右。适应性广,全国各地均可栽培。2009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西瓜2009002。  相似文献   
127.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大国,养殖水产品总量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70%,其中养殖淡水鱼产量占世界养殖淡水鱼总产量的73%。200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148万吨,其中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鳊鱼、鲂鱼)为1562万吨,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占中国养殖产量的73%。  相似文献   
128.
青虾是我市特色水产养殖中的主导品种,在几年来的生产推广中,青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市场需求量逐渐放大。但是由于长期亲代自交繁殖,出现养成个体偏小、个体成熟早、繁殖快等种质退化现象,二茬虾苗占用水体空间与饵料,青虾养殖商品率低,  相似文献   
129.
畜产品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动物疫病传播、微生物污染、滥用抗生素、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和残留等问题。涉及畜禽养殖环节、运输环节、流通环节以及畜产品的加工环节。  相似文献   
130.
我区是一个典型的双季稻北缘地区。稻田耕作制度以麦豆油 (大小麦或蚕豌豆或油菜 )配早晚稻的三熟制占主导地位。由于地理偏北 ,迟熟双季晚稻收割后种植麦豆油等冬季作物 ,季节十分紧张 ,若秋播期间遇上不利天气 ,这类茬口种植冬季作物就更难适时播种获取高产。为提高迟熟双季晚稻田冬季种植效益 ,近年来利用东北马铃薯 ,采取覆膜早熟栽培 ,收到了较好效果。马铃薯收获期比本地普通栽培的早 15~ 2 0天 ,一般 6 6 7m2产量 10 0 0~ 130 0kg,纯收入 10 0 0元以上 ,是种植麦豆油等作物纯收入的 3~ 4倍。季节矛盾得到了缓解。马铃薯播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