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混合药剂对番荔枝采后脱叶率的影响。[方法]以"非洲骄傲"番荔枝为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采后喷施脱叶剂(三氯乙酸+碘化钾+乙烯利+噻苯隆)对番荔枝脱叶率的影响。[结果]在采后修剪前7 d喷施混合药剂(1.0 g/L三氯乙酸+3 g/L碘化钾+12%乙烯利+5 g/L噻苯隆),可以基本去除番荔枝叶片,脱叶率达92.04%,不仅有利于采后修剪工作的开展,而且能促进枝芽的萌发。[结论]此次试验脱叶效果最好的药剂组合是1.0 g/L三氯乙酸+3 g/L碘化钾+12%乙烯利+5 g/L噻苯隆。  相似文献   
62.
低温胁迫对龙眼幼树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西主栽的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幼树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计低温胁迫处理对2个龙眼品种叶片的抗寒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龙眼品种的细胞SOD活性总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POD活性呈现与SOD活性相反的趋势;MDA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对电导率缓慢升高后出现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综合指标分析表明,石硖的抗寒性比储良的弱,这与相同低温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叶片表现出的外部受伤情况相吻合,说明这些指标可以作为龙眼抗寒性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不同施肥模式对恭城县生态产业园区柑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与柑橘养分供给的关系,探索既能平衡供给柑橘养分,又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果实品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施肥模式。[方法]以广西恭城县生态产业园区柑橘园内8年生槿柑为试材,设置施肥模式A(全年施肥5次,有机养分:元机养分=1:2)、施肥模式B(全年施肥3次,有机养分:无机养分=4:1)、施肥模式c(对照,全年施肥5次,有机养分:无机养分=1:4.7)。[结果]结果表明,在生理落果末期、幼果膨大期、上水期和收获期,柑橘叶片氮、磷、钾含量3个处理之闻没有明显差异,但施肥模式B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45.6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3.78个百分点。综合各项指标表明,施肥模式B与其他施肥模式相比。减少了施肥次数和化肥的施用量,并能够保证平衡供给柑橘各个时期的养分需求。[结论]全年施肥3次,有机养分:无机养分=4:1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固区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的改善,而且有利于促进果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钼对杨梅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不同浓度的钼酸钠(Na2MoO4.2H2O)施于3年生盆栽“东魁”杨梅叶片上,研究钼在杨梅植株体内的分布及对杨梅根系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吸收的钼主要积累在根瘤和根中,定植1年后,在未施其他肥料,只株施钼酸钠15 mg或30 mg的情况下,杨梅根系及其根瘤中的钼都明显高于叶片,是叶片的2.1~4.0倍。株施钼酸钠15 mg或30 mg,株高增长不明显,但能显著增加杨梅植株的生物量(枝叶、根系)和固氮酶活性,根瘤固氮酶的活性是对照(空白)的4~5.12倍。株施钼酸钠15 mg,根瘤鲜重显著增加;而株施30 mg,根瘤鲜重增加不显著。表明钼有利于杨梅根瘤形成和固氮。  相似文献   
65.
正"桂龙1号"是从广西龙眼优良实生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龙眼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大小中等,扁圆形,果肩平广,皮色黄白色,果面平滑,外形美观;平均单穗质量406 g,平均单果质量11.7 g,果实纵径2.43  相似文献   
66.
以石硖龙眼为试材,比较常温下龙眼果实整穗贮藏和单粒贮藏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常温贮藏条件下,整穗贮藏加快了果皮水分散失,但减缓了果肉自溶速率,缓解了果面L值、维生素C含量下降,两种方式贮藏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略有增加,整穗贮藏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单粒贮藏。总体而言,整穗贮藏保鲜效果优于单粒贮藏。  相似文献   
67.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海南省海口市和广东省廉江市‘妃子笑’荔枝花穗处理技术的先进经验,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组织赴两地进行荔枝生产考察交流。文章介绍了考察果园的基本情况和‘妃子笑’荔枝花穗处理技术,并结合广西实际总结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8.
荔枝风味主要取决于荔枝果肉中的糖酸组分及其比例,因此采取一定措施对荔枝糖酸积累与代谢进行调控,可提高果实风味品质。首先介绍荔枝果实糖酸组分构成、果实糖酸积累特性,并从营养调控、激素调控及分子调控3个方面较为全面地综述荔枝糖酸品质调控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69.
以4年生桂味荔枝树为试验材料,开展如下研究:不同放秋梢时间、喷施不同成份叶面肥、喷施不同浓度乙稀利与多效唑混合液对桂味荔枝成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末次梢最佳放梢时间为9月下旬,成花枝率达90.65%,其次是10月上旬,成花枝率达86.52%,最差是是9月上旬,成花枝率18.37%。对提高结果母枝质量及成花枝率最佳叶面肥组合是处理二(益花益果+双藻糖肽+花果丰),成花枝率达96.86%;其次是处理一(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硼砂),成花枝率达95.45%;最差的是对照,成花枝率79.51%。使用不同浓度的乙稀利混合相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冬梢,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稀利加多效唑可使花序变短,利于培养短壮花序。  相似文献   
70.
对新发现的特早熟龙眼实生变异单株“桂丰早”,采用主栽品种“石硖”“储良”作为对照品种进行SCoT分子标记鉴定,并在广西南宁、大新、龙州、钦州和广东茂名、湛江等不同产区布置开展区域引种试验。通过连续4年多点种植观察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桂丰早”龙眼与“石硖”“储良”对比,在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SCoT分子标记不同引物扩增带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桂丰早”龙眼适应性强,在各地均表现特早熟性状稳定,不同年份不同产区均比同一果园的“石硖”早熟7~15 d,且早结性、丰产性强,果大质优,综合性状优良,认为“桂丰早”适合我国龙眼主产区推广种植,以期缓解目前我国龙眼品种结构不合理、熟期过于集中、效益不好等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桂丰早”于2021年12月30日获植物新品种授权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