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篇
农学   51篇
  17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玉米育种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玉米域带分布不同的玉米种质特点,重点阐述了在温带地区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以育成的温带育种用的热带种质优良自交系S37为例,说明在温带地区玉米育种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玉米川单13 号小区产量与播种期( X1) 、种植密度( X2) 和KCl 施用量( X3) 的数学模型^y = 67708695 - 1840830 X1 + 2785230X2 +1188810 X3 + 86250 X1 X2 - 3975000 X1 X3 + 2463750X2 X3 - 922440X12 + 1918530X22 -1010565 X32 。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7500kg/hm2 以上的栽培模式为:3 月19 日~29 日播种,按50430~51360 株/hm2 密度种植,施KCl15765~22080kg/hm2 。  相似文献   
13.
按配合力分析Griffing方法中模式1(固定模型)的程序,对四川省32个常用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估算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相互组配,其特殊配合力和单株产量亦高,48-2、48-2A、R08、R15、R18(白)、156、ES40、286-4、0951、S37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因此预测这些自交系在今后四川省玉米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与RAPD标记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姊妹交多代的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材料RP3195(A)×S37(自交系)得到的F2代分离群体(138株)为材料,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RAPD分析,在152个随机引物中,引物SB SK-14(CCCGCTACAC)和SBSR-3(ACACAGAGGG)分别在可育集团与不育集团之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SBSK-14850、SBSK-14475和SBSR-3400。通过对F2代分离群体中的单株进行连锁分析,初步认为SBSK-14850、SBSK-14475和SBSR-3400与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49.6,26.6和31.7cM。  相似文献   
15.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生育进程中叶片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除ABA含量为磷低效自交系>磷高效自交系>F1外,ZT、GA3和IAA含量均为F1>磷高效自交系>磷低效自交系。低磷胁迫下,除ZT含量较正常供磷水平减少外,GA3、IAA和ABA含量均较正常供磷水平增加。ZT和ABA的变幅表现为磷低效自交系大于磷高效自交系和F1,GA3和IAA的变幅表现为磷高效自交系和F1大于磷低效自交系。此外,低磷胁迫下磷高效自交系与磷低效自交系间同一内源激素最值出现时期不同。说明低磷胁迫下不同磷利用效率自交系内源激素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因此可将内源激素作为鉴定和选育玉米磷高效基因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以08-641(R08)为轮回亲本的BC2F2材料中,以种子形状和颜色是否类似R08为标准,选出供体不同的两个典型材料,一个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编号为A,供体为CN962);另一个种子形状和颜色不类似R08(编号为B,供体为8065)。分别自交两代得到79个不同株系(BC2F4),A材料自交分离得到的株系群体称A株系群,B材料自交分离得到的株系群体称B株系群。把A、B株系群分别按上述标准进行双向分类,得到AR、ANR和BR、BNR共4个次级分类株系群。通过对这些不同分类群回交后代株系的田间出苗率与大斑病抗性鉴定和配合力分析,探讨不同选择方向对轮回亲本R08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79个回交后代株系中,26个株系的出苗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R08,29个高抗大斑病。不同选择方向的回交后代比较显示,对R08田间出苗率和大斑病抗性的改良,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优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因此,回交过程中在加强改良目标性状的基础上,采取多向选择策略可能有利于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供体及不同回交次数对玉米自交系R08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R08为轮回亲本,18个优良自交系为供体亲本,不同回交和自交次数,选育出遗传背景与R08相近、但相互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的BC1F3和BC2F2各18个R08改良系。通过抗病性鉴定、配合力及SSR分子标记分析,探讨不同供体及不同回交次数对R08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36个改良系中,29个抗或高抗大斑病,大部分改良系的多数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与R08相比并无下降或有所提高;相同供体不同回交次数选系的比较显示,对大斑病抗性的改良,回交1次自交2次(BC1F3)优于回交2次自交1次(BC2F2),且改良后代选系多数产量性状GCA大体相当;相同回交次数不同供体选系的比较表明,供体对回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供体不同回交后代选系大斑病抗性及多数产量性状GCA存在较大的差异;SSR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相同供体不同回交次数所创造的遗传变异无明显差异,相同回交次数不同供体选系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供体昌7-2和川321对改良R08的大斑病抗性和产量性状GCA作用较大,属优良供体亲本;w4-1和w10-1属回交改良优良选系。因此,利用回交法改良玉米自交系,在选准供体亲本的基础上,回交1次后,在自交过程中加强目标性状的鉴定选择及配合力测定,可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农业大学农科硕士就业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单一的学术型硕士教育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之间的不适应,是造成就业危机与人才紧缺并存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通过优化学位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等途径来改革单一的学术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8个从不同轮回选择改良轮次玉米群体中选育自交系的育种潜势,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群体3个不同轮次改良后代中选育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表型鉴定、配合力测定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群体高代选系的育种潜势进行研究。【结果】改良群体高代选系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GCA表现优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但多数改良群体高代选系株高、穗位高及其GCA都较各自的基础群体高代选系有所增加。不同群体高代选系之间,表型及配合力差异较大,来自同一群体不同基本株的选系之间差异也较大。SSR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群体高代选系在自交代数少1代的情况下,其纯合的位点比例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当,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比,改良群体高代选系间遗传差异虽有减小的趋势,但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改良群体高代选系P4MSC2-1、P4MSC2-2、P5MSC2-2和P5MSC2-3以及基础群体高代选系P5C0-3,自身产量和主要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与测验种所配组合产量较高,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结论】群体高代选系的表型和配合力差异来源于不同群体及基本株的差异,从经过改良的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表现更好,用改良群体选系纯合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20.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地介绍了西南山地玉米区的生态、生产特点及其对玉米新品种(杂交种)主要特征特性的要求。根据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原理及玉米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西南区域玉米主推品种选择原则及应克服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