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1.
【目的】比较研究中山杉302(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302,T. distichum ♀×T. mucronatum ♂)与母本落羽杉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形成的差异,为中山杉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25年生的同龄中山杉302和落羽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包埋切片技术和组织离析方法观察树皮解剖构造及周皮的形成。【结果】(1)中山杉302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与落羽杉相同,二者轴向系统均包括韧皮纤维(PF)、筛胞(Se)和韧皮薄壁细胞(PP)。中山杉302的细胞排列方式多于落羽杉,其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和“PF-Se-PP-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P-Se-PF”,偶见“PF-Se-PP-Se-PP-Se-PP-Se-PP-Se-PF”;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排列方式多数为“PF-Se-PP-Se-PF”,少数为“PF-Se-PP-Se-PP-Se-PF”。(2)中山杉302和落羽杉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均为2层木栓层细胞,1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2层栓内层细胞。(3)中山杉302和落羽杉每年均产生新的周皮,但形成时间及位置不同,中山杉302于8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8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5~10层韧皮纤维带;而落羽杉7月中旬韧皮部薄壁细胞出现脱分化,7月底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出2层木栓层细胞,向内分生出1~2层栓内层细胞,周皮产生位置距上一年周皮约10~15层韧皮纤维带。【结论】中山杉302和落羽杉韧皮部细胞组成类型相同,细胞排列方式相似;周皮细胞组成及排列类型相同;新生周皮产生时间较落羽杉更晚,产生位置较落羽杉更近。  相似文献   
12.
中山杉旋切单板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杉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优良树种,在使用过程中易干裂、翘曲变形。本研究对中山杉旋切单板的质量进行评价,为中山杉单板类人造板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测试了单板的厚度偏差、背面裂隙,并用高分辨率三维扫描技术测定了单板的变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山杉原木边材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12~+0.15,单板背面裂隙率为49.22%,单板变形程度平均21.18%;心边材转化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17~+0.17,单板背面裂隙率为53.69%,单板变形程度平均28.20%;心材近髓心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38~+0.76,单板背面裂隙率为55.85%,单板变形程度平均40.88%;单板厚度公差、单板背面裂隙率及单板变形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边材部分单板、心边材转化部分单板、心材近髓心部分单板。采用无卡轴旋切机旋切出的中山杉单板,其边材至心边材转化部分的旋切单板厚度公差达到LY/T 1599—2011《旋切单板》的要求;单板背面裂隙率小于人工林杨木单板,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中山杉单板变形程度大于人工林杨木单板;高分辨率三维扫描技术评价单板变形程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红木类木材表面材色和光泽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X-rite SP60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对19种红木类木材表面材色参数进行测量,讨论了这些参数的色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为:L^*为26—47,a^*为1—17,b^*为1~21;V为1~4,C为1~13,H为9R~4Y。大部分分布在YR色调系内,分布在低明度范围(L^*,V值较低)的偏黑色、暗红褐色等深材色树种。ward聚类分析结果:紫檀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黑酸枝木类和鸡翅木类归为第一大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红酸枝类归为第二大类。两大类之间色度学参数欧式距离为30.8004。对19种红木类木材表面光泽度的测量结果为:红木素材与一般木材相比表面光泽度较高,GZL数值变化范围为5.77%-15.02%,GZT数值变化范围为4.07%~7.7%。  相似文献   
15.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贵州林科院试验林场生长的人工林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并与贵州产45年树龄的天然林木材的主要强度指标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林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全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在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人工林与天然林之间的木材密度和主要强度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小径级杉木制备内置碳纤维电热线地热地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径级杉木六棱柱体锯制的层板为芯层和底层,并在芯层内置碳纤维电热线,制备三层结构地热地板,测试在不同电压下地板的导热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试板经0.5h左右即达到平衡温度,最终可达30~35℃,表面温度分布均匀,电压的提高有助于地板的导热效能,并能够显著提高地板最终平衡温度;组坯方式对地板面层温度及尺寸稳定性均无明显影响,但对传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长时间加热时地板的尺寸稳定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贵州产马尾松人工林纤维形态和纤丝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0年生人工林马尾松形态和纤丝角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均呈增加趋势,前10~12年纤维形态的增长率明显的大于随后年轮纤维形态的变化。马尾松早材各年轮的平均纤维丝角比晚材平均要大11.5%,纤丝角随树龄增加而逐年下降,前12年变化速率较快,随后的年轮纤丝角下降速度渐趋缓慢。表明人工林马尾松在12年左右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马尾松板材脱脂技术,研究表明,影响脱脂综合指标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处理时间、水与木材的体积比。当浓度为0.5%,温度为80℃,处理时间为8小时,水与木材体积比为3,脱脂处理后综合指标最高。经脱脂处理后力学性能降低较小,色泽变化不大,也不需另外对马尾松材进行脱松节油处理,即可作家具、装潢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松木边材真菌性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松木边材的蓝变。结果表明:无论是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Oud)或长喙壳变色菌(Ceratocystissp.),均是晚材先于早材变色,且变色程度较早材严重。自由基相对含量与变色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松木边材变色与树脂道、木射线、内含物及木材含水量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明代龙江船厂遗址出土的51个木材样本进行了树种鉴定,分析该遗址造船所用木材的树种及其来源,同时从用材的角度与宝船厂出土的造船用材树种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古代常用造船树种选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龙江船厂出土木材共有9类树种,木材主要来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为我国重要的传统造船用材。其中,使用量最大的为红锥占50.98%,其次为杉木占27.45%。与宝船厂出土造船木材树种比较表明,古人不仅了解多种木材的性质,还能够针对不同船只的建造合理地选择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