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种制备黄河鲤鱼染色体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鲤鱼为材料,采用体外肾细胞培养及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通过对不同培养时间,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获得的染色体分裂指数的比对,以期获得最佳的染色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一定时,培养时间3d后分裂指数最高,为1.46%,且分裂相在前3d逐渐增多,第4d开始减少;同时发现,在培养时间一定时,秋水仙素处理时间为2h时分裂指数最高,为1.49%.因此认为最佳染色体制备条件为:培养时间3d,秋水仙素处理2h;与传统的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相比,体外肾细胞培养法制备的标本背景清晰,染色后形态可辨,且染色体分散良好,彼此间没有交联,放大后染色体的测量较易完成,可以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22.
以杀真菌素链霉菌为生产菌株,系统研究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菌丝状态对恩拉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同时对葡萄糖、玉米粉、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浆进行正交试验以优化碳氮源.结果显示:硫酸镁、氯化铵、油类、初始pH和茵丝状态对恩拉霉素发酵影响较为显著,正交试验中葡萄糖和玉米粉严重影响恩拉霉素产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5、玉米粉45、玉米蛋白粉35、玉米浆15、氯化铵0.6、硫酸镁0.2和葵花油5g/L,初始pH7.1.在此条件下,恩拉霉素产量高达5 940U/mL,与未优化前的3 797U/mL相比提高了56.4%.  相似文献   
23.
潘春梅  李领川  王静 《湖北农业科学》2014,(7):1645-1648,1653
利用3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酶水解条件,以提高纤维素氢气的产量。结果表明,酶解温度、pH和酶用量对氢气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酶解温度51.8℃,pH 4.84、酶用量9.00 FPU/g TS条件下,氢气产量达到208.1 mL/g TVS。通过分析玉米秸秆在降解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发现玉米秸秆经水解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降解,产氢菌主要利用其产生的可溶性糖发酵产氢,且混合产氢菌也具有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4.
与畜禽等动物相比,鱼类消化系统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而植物性原料中常含有抗营养因子和毒性成分等,易导致肠道损伤及肠炎等疾病。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可显著改善鱼类生长性能,增强鱼体健康及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因丁酸气味不佳,影响动物适口性,丁酸钠作为丁酸的替代物,呈固态且不易挥发,易于添加使用。丁酸钠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发育,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保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对损伤的肠道黏膜加以修复,刺激上皮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合成,加速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加绒毛高度,促进消化吸收。丁酸钠能破坏有害菌DNA结构,蛋白质不能合成,使有害菌不能进行正常分裂,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菌群多样性显著提高。丁酸钠可通过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来改善鱼类消化,降低劣质蛋白原料对肠道损伤,抑制鱼肠道细胞凋亡,减少肠道炎症发生,显著改善鱼类肠道屏障的功能。丁酸钠还可用作生长促进剂及免疫刺激剂,在低鱼粉饲料中使用可降低饲料成本,促进鱼类生长发育。因此,丁酸钠是绿色安全可替代抗生素的添加剂,同时植物蛋白适当替代鱼粉可提高经济效益。作者就丁酸钠对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鱼类等水产养殖业使用丁酸钠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5.
选6种药剂对从板栗中分离的污染率较高的板栗疫霉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既能较强地抑制菌丝生长,又有较强地抑制孢子萌发,是防治板栗霉变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6.
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生物工程系实际,详细阐述了如何为教师发展搭建教研、科研和实践三大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7.
采用HPLC对发酵前后的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进行了分析,选用75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试验组、中剂量试验组、高剂量试验组共5个处理组,每组5只小鼠,3个重复。阴性对照组每日灌服0.5 m 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每日灌服0.5 m L未发酵的绞股蓝皂苷溶液,3个试验组分别每日灌服发酵的绞股蓝皂苷溶液0.2、0.5、0.8 m L,连续灌服10 d。结果表明,HPLC分析显示,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的绞股蓝皂苷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发酵的绞股蓝皂苷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Ig G和Ig A的含量(P0.05),对小鼠血清中IL-2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绞股蓝皂苷具有一定的生物转化作用,且经微生物转化后的绞股蓝皂苷具有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和增强体液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28.
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8-羟基喹啉对锦鲤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8-羟基喹啉对锦鲤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能诱发锦鲤红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及降低锦鲤肝组织中GPT和GOT的活性,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其中,微核率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而酶活性则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9.
发酵法产氢培养基的响应面分析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MINITAB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对影响高效产氢菌Clostridium sp.Fanp2发酵产氢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利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氢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葡萄糖浓度、磷酸缓冲液浓度、和维生素液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磷酸缓冲液浓度、和维生素液添加量与氢气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发酵条件:当葡萄糖浓度23.75 g/L,磷酸缓冲液浓度0.159 M和维生素液添加量13.3 ml/L时,氢气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4187.7 ml/L.经五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在优化条件下微生物制氢产量提高85.3%.  相似文献   
30.
为了获得高产糖化酶的菌株并用于强化大曲的生产,以张弓老酒大曲为试材,通过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及测酶活法进行复筛,从中筛选了一株高产糖化酶的菌株WD11,其初始酶活为101 U/mL,然后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可以初步将该菌株归于芽孢杆菌属。在此基础上,又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甲基红试验、V.P试验、硝酸盐及鸟氨酸反应显阳性,赖氨酸呈阴性,故可以确定菌株WD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后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固体发酵培养基上,当以高粱面为最适碳源(质量分数2%),以蛋白胨为最适氮源(质量分数4%),接种量为6%时,其糖化酶活可达160 U/mL,是初始酶活的1.6倍,预期可以提高白酒的出酒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