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根据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 Beau株、M41株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并合成 1对引物。应用该引物 ,通过 RT- PCR扩增出 IBV金坛分离株 (JT株 )的核蛋白基因 (N基因 ) ,片段大小为 82 8bp,与设计相符。对 JT株的 N基因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标准毒株 KB85 2 3、CU - T2、Beau和 M41的 N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表明 ,JT株与 KB85 2 3、CU- T2、Beau和 M41毒株的 N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87%、87%、86 %和 85 %,说明 JT株与标准毒株在 N基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2.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2株重组杆状病毒rAcJS9503S1和rAcSD9701S1,分别表达了2株致病性不同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1基因。用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昆虫细胞裂解液对2周龄的伊莎公雏进行免疫,根据鸡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和攻毒后鸡肾脏和气管的保护力判定它们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IBVS1蛋白可以诱导抗体产生和免疫保护反应,2毒株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03.
为阐明铅胁迫对植物的毒害机制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的植物修复模式,采用水培的方法,模拟三峡库区长江水体Pb2+污染环境,研究不同浓度Pb2+胁迫对三峡库区库岸适生植物狗牙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和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胁迫初期(Pb2+20mg/L),植株S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最高点分别是361.78 U/g FW、215.16U/(g·min)和2.99mg/L;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S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最低点分别是152.87U/g FW、162.12U/(g·min)和1.44mg/L;而狗牙根叶片中POD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点是291.12U/g FW;同时,狗牙根对Pb2+的积累主要分布于根,其次为茎。结论:狗牙根能明显降低江水中的Pb2+含量,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优良物种。  相似文献   
104.
精原干细胞的分选、培养及转基因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鹏  敖红  潘杰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0):84-87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成年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的基础,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潜能,能够向后代传递遗传信息。利用SSCs的特点,可以建立转基因动物制作的技术,即分离SSCs、体外培养增殖、基因转染、移植、交配获得转基因动物后代的技术路线,有望应用于家畜经济性状的基因改良。  相似文献   
105.
举例说明了信阳市园林绿化中彩叶植物的应用现状、特点及不足之处,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杞叶唐棣(Amelanchier alifolia Nutt.)属蔷薇科唐棣属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北美洲重要经济树种。2006年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从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引进。7年的引种试验研究表明:杞叶唐棣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表现出较强适应性,生长良好。Smoky-3、Smoky-1、Honeywood和Thiessen4个品种单株产量、单果质量及单果果径与引入地无显著差异,可以确定其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可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大量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7.
<正> 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有“丝绸之乡”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中,坚持“以粮食生产奠基,畜牧业开路,蚕、果为骨干,加工业配套”综合开发农业的路子,把栽桑养蚕作为一大产业来抓。特别是通过组织发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以办小桑园为重点,大兴家庭“五小”经济,大立家庭“十大”产业,推动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全县桑树已发展  相似文献   
108.
研究通过检测种鹅琼扩血清抗体水平和对应的被动免疫雏鹅琼扩血清抗体水平发现,当疫苗免疫剂量大于0.75 m L/只时,免疫4周时种鹅血清抗体水平及雏鹅血清抗体水平均较高。雏鹅血清抗体水平与雏鹅攻毒保护水平比较发现,雏鹅抗体(血清原液)阳性组和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2及以上的雏鹅,攻毒后14日均未发生死亡,表明当雏鹅血清抗体阳性即可完全保护雏鹅,即雏鹅血清抗体水平与攻毒保护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血清学效力检验可以替代传统动物攻毒试验方法,可作为小鹅瘟灭活疫苗效力检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平均体重为(65.34±3.64)kg的"杜×(长×大)"育肥猪120头,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无抗生素基础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2组育肥猪的胴体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脾重率和胰重率显著升高(P0.05);宰后45 min时2组育肥猪的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肉的黄度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背最长肌中甘氨酸、丙氨酸和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葵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棕榈油酸、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0.1%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肉中营养成分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酿酸茶酿制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趋势,为优化酿酸茶酿制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粗老茶鲜叶洗净晾干,等量(300 g)放入8个泡菜坛中,加入2.5 L冷开水,再分别加入5、10、15、20、25、30、35和40 g蔗糖(编号1~8号),水密封坛盖后置于阴凉处避光酿制,以新鲜包菜为对照(9号);每隔7 d测定1次酿制品的亚硝酸盐、茶多酚、茶氨酸含量及酿制液pH,并对生化成分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酿制过程中,8个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酿制液pH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4 d后基本趋于稳定;除6号和8号外,其他试验组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均随酿制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茶氨酸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式降低趋势,但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酿制至21 d时,以蔗糖添加量为30 g的6号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及pH最低,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最高,酿制效果最佳。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呈负相关;酿制品茶氨酸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均呈正相关;酿制液pH与酿制品茶多酚、茶氨酸含量间分别呈极显著(P<0.01,下同)和显著(P<0.05,下同)负相关;茶多酚与茶氨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蔗糖添加量与酿制液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粗老茶叶以料液比1∶8.3加冷开水、料糖比10∶1添加蔗糖后经21 d酿制,制得的酿酸茶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无明显减少,亚硝酸盐含量低,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极具推广潜力的特色茶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