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在同源寄坟细胞系NEAU-Mb-931104(Mb931104)中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包涵体游离病毒(MbNPV-NOV)在接种后14h达到吸收高峰,病毒滴度降到最低值5.79*10^32TCID50/mL,接种病毒96h,病毒滴度达到最高值2.13*10^5TCID50/mL在NOV(novoc-cludedvirus)连续传递20代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机播密植春玉米田间实际保苗率,以4个玉米品种(CI6502、M752、XY335和XY420)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机播密植条件下,提高春玉米田间保苗率的措施。结果表明:采用John Deer公司1030型指夹式播种机,平均田间保苗率可达到85%~94%;采用国产小型指夹式播种机(2BZF-2吉林康达农机公司),平均田间保苗率可达到79%~88%。为保证出苗率达到计划种植密度,当种植密度低于7万株/hm2时,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8%~10%;当种植密度高于7万株/hm2时,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12%~15%。验证试验时采用国产小型播种机,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较低时(7万株/hm2),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13%~15%;当种植密度较高时(7万株/hm2),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17%~20%。提出机播密植条件下提高春玉米田间保苗率的措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精心播种、适当提高用种量。  相似文献   
43.
经过室内毒力测定,9种杀菌剂中的双灵、束灵和扑海因对B.cinerea的毒最高,EC50依次为0.82μg/mL、0.86μg/mL和1.10μg/mL。多菌灵对该菌的毒力最差,EC50高达478.85μg/mL。  相似文献   
44.
通过生物测定法 ,将有代表性的菌株 (FG_39)在室内对多菌灵敏感性进行测定 ,多菌灵对该菌株的毒力方程为 :y =4 .5 898+ 0 .15 5 7X ,EC50 为 2 6 3μg/mL ,与顾宝根等 (1990 )相比 ,其敏感性有所下降 ,应进一步监测。在多菌灵 2 5 μg/mL敏感基线上 ,抑制效果达 5 0 %以上的待测菌株占 83 5 % ,说明绝大数菌株对多菌灵是较敏感的 ,与野生菌株FG_4 7相比 ,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5.
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优势菌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供试菌,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生防菌株,获得对禾谷镰孢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GsAl-2,抑菌率为46.27%。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为Asaia lannensis。通过抑菌机制研究表明,GsAl-2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生长,使菌丝细胞膜渗透性增强、内含物外溢、菌丝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GsAl-2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联用试验表明,GsAl-2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为58.68%±1.78%,GsAl-2的施用并未增加玉米表观病害。探讨A.lannensis的生防作用,为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6.
本文就1984年以来,对为害严重而普遍的人参地下害虫优势种蛴螬类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在吉林省人参产区集安以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为主,抚松参区以黄褐丽金龟(Anomala cxoleta)为主,靖宇参区以吹粉鳃金龟(Hoplosteruns incauns)为主,长春、吉林、左家和延边参区以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diomphalia)为主。为了便于识別,制定  相似文献   
47.
采用RT-PCR的方法,用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3′-末端序列的简并引物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特异引物,对采自山东聊城的一表现花叶、黄化、蕨叶及果实畸形的南瓜样品进行了检测,同时扩增到了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和CMV 2种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说明该样品受到WMV和CMV 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这2个病毒分离物分别被命名为WMV-liaocheng和CMV-liaocheng。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其它相应病毒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1.2-98.0%和77.0-97.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4-98.5%和81.2-99.1%。根据完整CP 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18个WMV分离物可分为3组,其中WMV-liaocheng 与HLJ、CHN及Habenaria等分离物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形成Ⅲ组;30个CMV分为两个亚组,其中CMV-liaocheng属于亚组I,CMV-liaocheng可能发生过重组。  相似文献   
48.
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结构的确定、主要合成方法(碳链增长合成策略和碳链缩短合成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9.
蓼蓝齿胫叶甲寄主专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科36种植物测试的结果表明,蓼蓝齿胫叶甲嗜食蓼科植物,尤其喜食酸模属和蓼属的植物,专食性强。蓼蓝齿胫叶甲在酸模、巴天酸模和皱叶酸模上产卵量多,发育进度快,幼虫死亡率低,羽化率高;经田间多点、多次调查,由于蓼蓝齿胫叶甲的取食,使酸模、巴天酸模和皱叶酸模自然死亡率达90%以上。强迫取食试验未发现危害任何经济作物。该虫蓼科杂草上繁殖力强,对自然控制蓼科杂草起重要作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利用来自我国南北稻区田间稻瘟菌菌株,对其进行了低温耐受性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方与东北田间稻瘟菌在低温耐受性上存在明显差异:95%东北菌株可以忍受至少一周的-15℃低温处理,而相同条件下南方菌株仅有65%菌株存活。模拟东北冬季田间生境,选取10株低温敏感型菌株进行临界致死低温条件下的继代处理,发现-15℃条件下反复冻融处理55次后,其中8株低温耐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且部分菌株的培养性状和抗药性相继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对抗性增强菌株的非原生质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和差异蛋白质质谱分析,获得了响应低温的分泌蛋白及其指纹信息。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温度等环境因子对稻瘟菌的致变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