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180篇
  197篇
综合类   1307篇
农作物   143篇
水产渔业   169篇
畜牧兽医   638篇
园艺   220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秸秆堆肥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这些秸秆并没有被合理应用,甚至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利用微生物对秸秆进行堆肥降解是秸秆科学再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无污染、成本低、条件温和、改善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等特点。堆肥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和酶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堆肥的效率,对秸秆堆肥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及堆肥条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秸秆堆肥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2013年5月上旬,贵州省关岭县某母猪养殖户饲养的459头仔猪中,有68头仔猪出现以排水样粪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14.8%,病死率11.8%。使用青、链霉素及磺胺嘧啶治疗,效果不佳,送病猪求诊。  相似文献   
64.
65.
稻瘟病是目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真菌病害之一,我国几乎所有水稻栽培地区都有该病害的发生.目前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药剂防治和栽培管理.其中抗病品种多是基于“基因对基因”学说基础上的垂直抗性品种,容易丧失抗病性.化学防治具有经济、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一直是稻瘟病综合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病害大流行或品种抗病性丧失期间更是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防治手段.为寻求新的更高效的药剂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2010年对新引进农药富米乐进行了不同施药浓度的田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油桐是一种工业用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榨油叫桐油。桐油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是一种极好的干性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国防、渔业、交通运输及基本建设等方面。榨油以后的桐饼是优良的有机肥料。油桐果皮含钾,可提取桐碱,树皮含单宁,可提取栲胶,油桐用途广,  相似文献   
67.
在崂山茶区采用网捕法和植株拍打法研究了种草和清耕茶园节肢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的第2年,节肢动物数量增加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稳定。共调查到节肢动物12目,44科,81种,类群最大的为蜘蛛目,有27种,其次是同翅目,有12种,鞘翅目有10种,膜翅目有9种,其他23种。种草园与清耕园相比,节肢动物种类增加18.0%~19.0%,害虫数量平均减少75.6%,天敌种类增加10.3%~17.1%,个体数增加64.0%~77.1%,节肢动物数量在一年中的变化幅度平缓。茶园使用化学农药,是影响节肢动物数量的主要因素。在种植紫花苜蓿的茶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也不致造成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68.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资源丰富多彩,景观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科研价值,应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该文总结了该公园现有的生物资源景观,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9.
总结玉米病害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玉米病害的对策,以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旨在克隆犏牛和牦牛姐妹染色单体内聚建立蛋白2(establishment of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 N-acetyltransferase 2,ESCO2)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为进一步解析ESCO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健康雄性犏牛及牦牛为试验动物,根据年龄分为胎牛组(5~6月龄)、幼年组(1~2岁)和成年组(3~4岁),每组各3头。通过RT-PCR技术克隆犏牛和牦牛ESCO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ESCO2基因在犏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比较分析ESCO2在犏牛和牦牛不同时期睾丸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ESCO2蛋白的细胞定位和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犏牛ESCO2基因(GenBank登录号:MW198470) CDS区为1 833 bp,编码610个氨基酸,与牦牛相比,犏牛ESCO2序列第301~319位多19个氨基酸,另有3个氨基酸突变;犏牛ESCO2蛋白序列与黄牛的同源性高于其他哺乳动物;ESCO2可能与SMC3、SMC1A、PDS5A、PDS5B、STAG2等蛋白相互作用,互作蛋白功能与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减数分裂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分裂和染色体重构等生物学过程相关。ESCO2在犏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睾丸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在犏牛睾丸中的表达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幼年和成年时期犏牛睾丸中ESCO2的表达显著低于同时期牦牛(P<0.05);IHC染色结果发现,雄性犏牛减数分裂阻滞于初级精母细胞,ESCO2蛋白在犏牛初级精母细胞中无表达并与牦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犏牛与牦牛的ESCO2基因、蛋白序列差异较大,且在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引起雄性犏牛减数分裂阻滞及不育的原因之一,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