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240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193篇
  124篇
综合类   1174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168篇
畜牧兽医   832篇
园艺   302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赤霞珠和霞多丽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成熟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厂字形和扇形2种树形的葡萄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种类大致相同,而含量差异较大;对于霞多丽自根苗,厂字形果实中种类多,醇类物质含量高,扇形果实中醛类物质含高;对于赤霞珠自根苗,扇形果实中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种类、含量皆优于厂字形;对于厂字形赤霞珠,嫁接苗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多于自根苗,醇类、醛类物质含量亦高于自根苗。醛类物质是葡萄果实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己醛、己-2-烯醛是含量最高的醛类物质,2种物质皆在扇形果实中含量较高,赤霞珠嫁接苗中己醛含量高于自根苗,己-2-烯醛含量低于自根苗。综上所述,扇形以及嫁接SO4砧木有利于酿酒葡萄挥发性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92.
有效预防农田土壤风蚀,防止耕地退化,需要研究农田土壤风蚀机理。集沙仪作为研究农田土壤风蚀的关键仪器,其核心部件风沙分离器的结构设计会影响集沙仪的测试精度。针对分流对冲式与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利用微型风洞对其等动力性、降速性能和气固分离效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选用性能更好的风沙分离器以实现农田集沙仪的全自动采集风蚀数据功能,进一步提高其测试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风速条件下,分流对冲式与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的等动力性分别为91.99%、92.04%、92.31%、92.06%、92.14%和92.90%、92.78%、93.06%、92.99%、92.84%;在13.8m/s试验风速下,分流对冲式风沙分离器排气口风速降低83.84%,排沙口风速降低88.99%;而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排气口风速降低92.54%,排沙口风速降低90.41%。分流对冲式与循环摩擦式风沙分离器气固分离效率分别为99.8%,98.9%。  相似文献   
93.
加强大学生利他行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社会结构的转型,大学生利他行为状况却与理想预期相距甚远。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原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层面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利他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4.
沧玉76是河北沧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采用C1058×CB128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多点高产示范平均产量均在10000 kg/hm2以上。2017年的适应性研究与示范试验中,产量为11831.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10.33%。从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沧玉76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受雌蕊直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综合为花器各性状长度、雌蕊直径和花器各性状宽度;以花冠直径为指示性状,将20份白菜型冬油菜花冠划分为3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3;千粒重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小花,mf6在大花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了151.63%,而apetala和myb分别下调了83.80%和72.70%。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花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在育种中可通过增加花冠直径来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油菜产油量,培育高含油量白菜型冬油菜品种。mf6、apetala和myb基因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6.
从辽东湾沿岸受石油污染的沉积物中筛选得到一株石油降解菌株BHB-1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以及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Lutibacterium菌属。应用沸石和珊瑚石作为载体进行该菌株的固定化研究,确定当沸石作为载体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菌株接种量为0.6mL,培养时间28h,载体投加量为10mL;选用珊瑚石为载体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菌株接种量为0.6mL,培养时间29h,载体投加量为12mL;此外,用沸石和珊瑚石固定后的菌株,其对于柴油的降解率相对于游离菌分别提高了14.4%和29.6%,初步选用珊瑚石作为载体进行菌株的固定化使其具有更好的石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97.
中华鲟是处在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之间的中国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但在人工繁殖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疾病的危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为其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单个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分子(SIGIR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的2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元件。本研究鉴定了中华鲟的SIGIRR和TRAF6的同源物,分别命名为ASDIGIRR (Acipenser sinensis DIGIRR)和ASTRAF6 (A. sinensis TRAF6),并研究它们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Poly(I:C)诱导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SDIGIRR和ASTRAF6在健康鲟的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分别在肠道和头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用Poly (I:C)孵育中华鲟脾脏细胞后,ASDIGIRR在3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在6 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后在24 h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调,至48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STRAF6在6 h达到最高表达量,维持到24 h后再下调,48 h时下降至最低水平。研究表明,ASDIGIRR和ASTRAF6在中华鲟抵御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梨叶片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引物原位标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  牛建新 《园艺学报》2009,36(1):15-20
 选用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香梨叶片,制备成适合进行原位RT-PCR的石蜡切片。设计特异引物,利用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对切片组织中的病毒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PRINS-FITC染色法和PRINS-Rhodamine染色法均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有病毒部位分别显示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而且荧光出现的位置与原位RT-PCR检测的结果一致。由此证明引物原位标记技术可用于果树病毒的原位检测。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在过去生防菌剂研发的基础上,进行了以玉米秸秆为载体,构建以核心有益微生物种群为主体的设施蔬菜土壤快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菌剂处理番茄平均株高和茎粗均高于常规栽培。其中,用混合菌剂H处理,移栽20d后株高比常规栽培高10cm,茎粗增加1.0mm以上;各处理的小区平均产量普遍高于对照,以用混合菌剂H处理后番茄的产量最高,相对常规栽培增产112.4%;茄子地用Paecillomyces lilacinus PL处理后单位小区产量较常规栽培增加35.5%;此外,菌剂处理可显著提高作物的座果数和单果重量。其中,混合菌剂E处理的番茄平均单果重达到245g,比对照(185g)明显提高,每株的平均座果数比对照增加2个,番茄畸形果率比对照降低55%,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平均增加32.7%。对地温和CO2的监测结果表明,PD-D菌剂处理后20cm地温比对照提高3~8℃,同时有效提高夜间和阴天的温室气温;CO2浓度提高4~10倍,最高可达4349μL/L。  相似文献   
100.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系统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 12 个小麦品种(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一生中各主要时期的系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系统变化都呈现出基本相似的变化趋势,即缓慢下降、迅速上升、平稳上升、平稳下降和迅速下降五个阶段。高产品种叶绿素的变化应该呈现出前快、中平、后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