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牛军 《新农业》2023,(6):94-96
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历经多个周期和阶段,但是由于农业灌溉供水的公共和商品属性矛盾,以及其他如农民承受力、减负补贴等限制因素,导致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始终无法完成有效的改善,形成科学的形成机制与调整管控机制。因此,需要综合分析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理论,分析其两难困境,认清其现实阻碍,并结合甘肃省会宁县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其适用的农业水价改革路径,构建科学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灵活的农业水价管控机制、动态的农业水价调整机制,并对会宁县农业水价改革的有效对策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可行性高的实践对策,以供我国其他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42.
以不同自然脱水速率类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大喇叭口期外源喷施脱落酸(ABA)和代谢合成抑制剂,分析外源ABA及代谢抑制剂喷施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灌浆特征和子粒含水率等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使玉米产量分别下降7.53%、0.37%和6.21%。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增加玉米起始灌浆势25.00%、23.44%和1.56%;外源ABA使玉米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后,最大灌浆速率降低,活跃灌浆期延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子粒质量下降。喷施ABA增加了玉米子粒含水率,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则降低子粒含水率。综上所述,外源ABA喷施延缓玉米子粒灌浆进程,阻碍子粒脱水;喷施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可加快灌浆期子粒脱水,利于实现子粒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43.
缺锌是限制黄淮海地区石灰性土壤中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施用锌肥是玉米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为筛选黄淮海地区适宜种植的锌高效基因型夏玉米,以10个主栽夏玉米基因型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设置4个喷锌时期,研究各基因型在施锌条件下果穗凸尖长和籽粒产量及锌含量的变化,根据锌响应度差异筛选出夏玉米锌高效基因型。结果表明:喷施锌肥4.5 kg ZnSO4·7H2O/hm2后,玉米果穗秃尖长度显著降低,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处理下籽粒产量提高7.5%达8.73 t/hm2,籽粒锌含量提高34.3%达43.94 mg/kg。与不施锌相比,拔节期大口期1:1喷锌处理下,各基因型玉米以‘迪卡653’和‘隆平638’的秃尖长降幅最大,‘谷神玉66’和‘郑单958’增产最明显,‘郑单958’籽粒锌含量增幅最大。各基因型玉米锌响应度聚类分析表明,‘谷神玉66’和‘郑单958’为锌高效型品种,可在缺锌地区的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进行推广种植,在拔节期大口期1:1喷施锌肥总量4.5 kg ZnSO4·...  相似文献   
144.
为明确硝化抑制剂对夏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减施水平下添加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累积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20%并添加硝化抑制剂不影响玉米植株各器官及总干物质的累积量,各器官的氮素累积量及植株的总氮吸收量未出现下降趋势,其产量与正常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植株的氮素转运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减氮20%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均最高,分别为62.41 kg·hm-2和44.54%,对籽粒氮素贡献率达33.96%。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平均为58.94 kg·kg-1;每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纯氮1.96 kg,以减氮10%处理最高。综合玉米产量、氮素转运累积和利用等因素,在常规施氮的基础上氮肥减施20%,并配施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既能够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又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的高效利用,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