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工神经网络对复杂非线性问题映射能力强,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为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因此,本研究基于水稻白叶枯病害发生、危害与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相关的特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云南省勐海县和石屏县水稻白叶枯病害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病害的发生程度。经实例验证,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达到80%以上,较逐步回归模型高。研究表明在勐海、石屏建立水稻白叶枯BP网络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并具有较高预测准确度,对防治工作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随着耕作方式、农作物品种布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田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组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云南省水稻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云南省局部地区发生危害。当地农民和农技人员对这些过去的次要病害和新发病害不甚了解,常误以为是虫害或  相似文献   
83.
云南省是世界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中心之一。针对目前水稻种质资源严重流失的现状,选择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个不同地区进行村寨调查。通过34项调查指标和4项水稻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回归分析,发现自留种的比例与水稻遗传多样性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为有效进行水稻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4.
云南省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与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省选取6个试验点收集160个水稻品种,用2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选取云南省近7年(2000~2006年)的8个稻瘟病优势小种菌株对160个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混合接种,分析水稻不同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显示,云南省水稻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4个位点检测到324个等位基因,群体香农指数为0.347~1.719。160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101~0.996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各试验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由高到低依次为:永德>元阳>石屏>保山>玉溪>石林。160个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明显,其中抗病品种31个、中抗品种38个、中感品种83个、感病品种8个。按试验点排列,抗病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元阳>保山>石屏>永德>玉溪/石林。将160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其稻瘟病抗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稻瘟病病级与香农指数、多态位点百分率和期望杂合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云南省水稻品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越高,群体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5.
枇杷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由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2~30℃,最适温度26℃;在7种培养基中,PSA和含维生素的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扩展和菌丝干重增加的最适pH是7,适合孢子萌发的pH是4;全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最高,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44.59%;菌丝块致死温度为56℃、15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5min。  相似文献   
86.
云南省不同地理位置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的6个试验点收集了160个生产上使用的水稻(Oryzasativa)品种,用2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个标记都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324个等位基因,每个多态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7~20个,平均13.46个,总群体平均香农指数为2.03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353。160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101~0.996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AMOVA分析表明,水稻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品种间(54%),只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占39%。各试验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由高到低依次为:永德>元阳>石屏>保山>玉溪>石林。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水稻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地理位置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这也为有效进行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水分胁迫对云南陆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水分胁迫对陆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21 个云南陆稻品种为材料,对其9 个主要农艺性状在旱作和水培2 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旱作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陆稻旱作较水作生育期延长、有效穂数降低、实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水分胁迫下陆稻各主要农艺性状与抗旱系数的通径分析表明:陆稻的多种农艺性状均与其抗旱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但是与旱作产量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还是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这3 个指标。因此在陆稻栽培过程中,宜采用“稳穗、增粒、增重”的高产生产措施。通过采取适宜的措施,在适当增加穗数的前提下,通过提高陆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88.
根据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jrus,INSV)和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双重RT-PCR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方法.用该方法对兰花基地的可疑发病兰株进行检测,结果从田间采取的12株可疑兰花中有6株检出INSV,1株检出CyMV,2株同时检出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89.
TA克隆构建含MOC1基因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TaqMan定量检测水稻分蘖基因MOC1 mRNA的标准品,建立了检测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水稻分蘖芽总RNA中逆转录扩增总cDNA,PCR扩增MOC1基因中设计的目的片段,将纯化的目的片段与pMD19-T Simple载体连接,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重组质粒DNA,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纯化质粒并检测260nm吸光值,确定重组质粒原液的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对重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建立了MOC1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线性范围为10^2-10^7拷贝,阈值循环数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扩增效率高(E=92.8%)。成功建立了MOCI基因实时荧光PCR定量标准品,且TaqMan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可对水稻分蘖基因MOC1 mRNA的表达进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90.
水稻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水稻生产确保了全球粮食安全。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水稻高产要求的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导致稻作系统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健康逐步成为突出的科学问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从可持续生产战略的角度审视水稻生产模式和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及其修复,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低纬高原稻作区生态系统健康现状和成因、重要的生态工程修复实践案例,系统总结了稻田生态工程修复的主要技术与方法,为稻田生态系统健康修复提供可资借鉴的有效途径和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