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60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53篇
  43篇
综合类   334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牛乳腺组织总RAN为模板,经RT-PCR得到牛乳铁蛋白基因的N-lobe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M-T克隆载体上,最后将其连入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牛乳铁蛋白基因N-lobe的酵母表达载体。结果表明:克隆片段大小为1028bp,与Gen Bank中登录的序列的相应部位相比,所获牛乳铁蛋白N-lobe 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7%;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构建正确,为酵母表达乳铁蛋白基因N-lobe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113.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中草药对感染球虫病的1~42 d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相对重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一致的1日龄Cobb肉仔鸡5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鸡。处理1组未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组未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1 g/kg中草药,处理3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4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65 mg/kg盐霉素,处理5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1 g/kg中草药。试验进行42 d。球虫感染显著降低了1~21 d肉鸡日增重、料肉比和死亡率(P <0.05)。处理3组较处理1组肉鸡的日增重降低了40%(P <0.05)。日粮添加中草药后对球虫感染有缓解效果,处理5组比处理3组1~21 d肉鸡日增重提高了25%(P <0.05),料比降低了19.5%(P <0.05);处理5组较处理3组显著降低了22~42 d肉鸡日增重,提高了料肉比(P <0.05)。球虫感染添加中草药组(处理5)的胴体腹部脂肪含量最低(P <0.05)。处理3组鸡粪球虫卵数量在第5天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球虫感染组(P <0.05)。处理3组较处理4和5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的病变评分(P <0.05)。综上所述,1~42 d肉鸡日粮添加1 g/kg复合中草药添加剂混合物能适当缓解雏鸡球虫病感染的负面影响,混合中药添加剂对感染球虫肉鸡生长性能的改善及降低粪中球虫卵数量的作用与盐霉素相当。  相似文献   
114.
115.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墨鱼,体型中等,肉厚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6.
在对近年来山西省晋南地区红富士苹果采后贮藏过程中出现的风味品质下降、虎皮病、果肉果心褐变、耐贮性下降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采收与采后环节引起红富士苹果贮后品质劣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7.
酪氨酸脱羧酶(EC 4.1.1.28)是高等植物体中秋水仙碱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探索嘉兰秋水仙碱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及其相关功能,本研究根据嘉兰转录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克隆得到一个酪氨酸脱羧酶关键酶基因(GsTyDC1)的CDS序列,并使用RT-qPCR检测GsTyDC1在嘉兰植株中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通过烟草悬浮细胞对GsTyDC1进行稳定转化,并分析其亚细胞定位的结果。结果显示,GsTyDC1基因的CDS区全长为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6.3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sTyDC1与水仙、石蒜和芭蕉等百合科植物已报道的Ty DC基因聚在一类,具有类似于与其他已报道物种TyDC基因相似的保守结构区域,并且没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此外,GsTyDC1基因在嘉兰根中表达量最高,花和茎次之,在叶中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显示Gs TyDC1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本研究为下一步验证GsTyDC1基因的功能活性提供一定的基础,为阐明GsTyDC1基因在嘉兰秋水仙碱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地膜残留量对新疆棉田蒸散及棵间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发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棵间蒸发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呈增大趋势,而蒸散量及作物蒸腾量则逐渐减小。与无残膜处理相比,225和450 kg/hm2处理全生育期田间无效耗水的棵间蒸发量分别增加了9.27和22.20 mm,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增幅分别为2.6%和6.1%,作物蒸腾量降低34.89和55.94 mm。在棉花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E/ET)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呈幂函数关系,各处理间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对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差异不同,450 kg/hm2处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着LAI的增加,曲线下降趋势较明显;无残膜处理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与LAI的决定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土壤水分利用率也随残膜量的增加依次降低,当残膜量由0增加到450 kg/hm2时,土壤水分利用率从28.25%降至24.91%,可见,残膜增大了农田的无效耗水,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研究可为制定缓解或克服残膜危害的应变调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农技云平台是面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分享以及与农业专家互动等各种知识服务。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平台内急需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来帮助用户更快捷得找到最需要的知识。知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管理工具已经被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直观的、图像化的知识引导,揭示知识间的关系,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分享。介绍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云平台的基本情况,以及知识地图的发展概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将知识地图应用到农业科技领域的想法,制定了在云平台中构建知识地图的设计方案,具体包括知识地图整体架构的设计、静态知识节点中位置属性与内容属性的提取、动态知识节点的社会标注、知识网络关联算法的设计,并对知识地图的展现策略做出了详细的说明。而且,根据该方案,云平台中的知识地图已经得到了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0.
乐至县水稻三化螟曾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发生且为害较重.随着70年代末期一季杂交中稻的普遍推广.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发生非常轻。从2007年开始.三化螟在局部区域少量发生.2009年高寺镇简乐村3.3hm2稻田连片发生.有2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在大佛镇圣寿寺村6.7hm2连片发生.其中5块稻田产量损失在80.0%以上,一般严重田块减产10%~30%。近年来水稻三化螟在乐至县大佛、宝林、盛池等地大量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损失逐步加重,已成为影响乐至县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