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9篇
  7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31.
以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及不同杂交组合的F2为试材,用邻苯二酚作底物进行多酚氧化酶生化染色标记,对小麦抗穗发芽酶反应标记选择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染色标记的最佳条件是:0.125%的邻苯二酚溶液,在气温18~25℃条件下浸种10~15min,覆膜保湿酶反应4~6h,晒干后进行比色分级。对不同色级的种子进行抗穗发芽、酚酶活性鉴定,表明小麦穗发芽率与酶反应生化标记后的种子色级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生化标记后颜色越深的材料越不抗穗发芽,不染色或染色浅的低酚酶活性种子则具有较强的抗穗发芽性。用该法成功选育出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宝麦8号(冀审麦2004012号)。  相似文献   
32.
33.
34.
小麦新品种秦麦3号[系谱号为88(36)6-9-1-3-1-6],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由昌农921/东方红3号的杂种后代选育而成,1995年出圃,2000年9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命名。品种编号为冀审麦200003号。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明小麦收获前测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最佳时间,实现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综合育种目标性状的同时选择.从小麦开花期始,对21个小麦品种(以中国春为对照)每5天用SDS.PAGE法测定其HMW-GS以寻找最佳测定时间,并对21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连年选择.结果表明,乳熟中期HMW-GS谱带始达清晰,是当代测定当代选择的最佳测定时期.通过连年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选择,部分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得到显著的提高,选择效果良好.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新苗头品系宝麦35,证明当代测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同时结合综合育种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对于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3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完成的“豌豆‘af’基因研究及超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宝峰东8选育”成果于2003年10月26日通过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项研究以普通型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母本,法国新注册的半无叶型豌豆品种90-PE-10为父本杂交,对杂交后代用春、夏、冬一年三代选择培育法,历经多年育成了半无叶型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宝峰东8。该品种比对照中豌6号  相似文献   
37.
[目的]针对普通型豌豆倒伏严重、产量低等问题,选育半无叶型高抗倒伏、粮菜兼用豌豆新品种。[方法]以普通型豌豆日本菜豌豆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宝峰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结果]成功选育出半无叶型粮菜兼用、高抗倒伏的豌豆新品种须菜3号。该品种株型收敛,露地栽培主茎节数17个左右,株高72 cm左右,有效分枝3个左右;托叶颜色深绿,开白花;荚果圆柱形,荚皮嫩厚,无革质膜,适宜菜用;成熟时荚果黄白,籽粒绿圆,亦可粮用;单株荚数13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荚粒数4个左右,千粒重170 g左右。大田生产一般产鲜荚17250 kg/hm2左右,干籽粒产量4200 kg/hm2左右,均高于对照(中豌6号)30%以上;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粗纤维低于对照;抗根腐病、白粉病和猝倒病;最佳种植密度为9×105/hm2。[结论]须菜3号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寒、耐热、抗病、粮菜兼用、适应性广泛等特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以穗发芽敏感品种AT265为试材,对本课题组筛选出的YSR纯天然小麦穗发芽抑制剂进行了田间防治;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了YSR不同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期间的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收获前2d喷施YSR抑制剂防治效果最佳,穗发芽抑制率可达75.9%,对AT265的种用价值无显著性影响,可作种用。用不同浓度的YSR处理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随着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活性迅速下降,直至完全失去活性。YSR通过降低α–淀粉酶活性来达到抑制穗发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