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1篇
  28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施肥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晋杂12号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N,P,K施用量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N,P,K(基础地力)时,高粱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均较低,施用任意2种养分均会明显促进高粱生长;对N,P,K这3因素中任2因素设计最佳施用量时,施P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施K肥没有增产效果。高粱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拔节到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9.77%。高粱干物质分配主要在茎叶部分,施肥对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最大的是K,其次是N,最低的是P。不同生育期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不同,N,P,K养分主要分配在茎叶上,穗部中养分分配比例大小为P>N>K。在施肥条件下,成熟期高粱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为1∶0.32∶2.22。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期对N,P,K的吸收比例与对照相似。  相似文献   
42.
我国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绿色食品的基本要求,立足绿色蔬菜现状,简要总结了绿色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绿色蔬菜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3.
伪狂犬病毒主要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与商品猪只的呼吸道综合征,2004年以前我场一直使用国产的灭活疫苗,效果不明显,而野毒抗体逐年上升,繁殖障碍比较明显。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公司开始全面使用进口的弱毒活疫苗,种猪每年3次全群普防(1月、5月、9月分别进行防疫),商品猪在70-80日龄时进行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4.
简要介绍了宁夏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膜处理技术,以及利用膜处理技术进行苦咸水、高氟水净化的研究成果.实践表明,膜技术能够较好地处理农村各类劣质水源,使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非常适用于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45.
中国西北地区伏期干旱指数及干旱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西北4省(区)137个气象站1971-2000年伏期(7~8月)总降水、蒸发资料,定义了干旱指数.分析了西北地区降水和蒸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定义的干旱指数确定的干旱分布状况,选取6个代表站典型湿润年份和特别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与Palmer指数的干湿等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伏期总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最多是最少的66倍,蒸发量最大仅是最小的2~3倍,整个西北地区降水的变率比蒸发的变率大,定义的干旱指数反映了新疆南部、青海大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和甘南伏期干旱严重,干旱频率超过了80%,中旱出现最多,30年中各地适宜和湿润的年份不足1/3.6个代表站典型湿润和干旱年份的干旱指数与降水距平对应较好,湿润年份降水明显偏多,干旱年份降水明显偏少,与Palmer指数的干湿等级对干旱的状况描述接近.其中,干旱指数在对以庆阳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东部的干旱状况反映更好.  相似文献   
46.
<正>江津区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长寿老人分布最均衡的"中国长寿之乡"。2013年,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江津人的长寿与土壤含富硒特性密切相关。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保护视力和肝脏、预防癌症、解除重金属毒害等功能,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等。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需要每天从食物中补硒。据调查,江津区土壤硒平均含量达0.3187毫克/千克,远高于世界土壤硒平均含量0.2  相似文献   
47.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羊河流域区1960—2011年气候要素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合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等指标进行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1960—2011年,石羊河流域春旱发生频率在21.2%~67.3%之间。春季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大于中上游区域。初夏干旱发生频率在13.5%~61.5%之间。初夏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也大于中上游区域。伏旱发生频率在21.2%~86.5%之间。伏期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亦大于中上游区域。石羊河流域干旱综合风险高风险区为民勤县和金川区大部、凉州区中北部、永昌县东部,位于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区域。就各县区而言,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最大的区域为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金川区次之,天祝县风险低。  相似文献   
48.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71—2010年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8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40 a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冬小麦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春旱以陇东黄土高原出现频率最高,为0.35~0.39 次·a-1;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出现频率最少,为0.18 次·a-1;初夏旱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为环县,为0.35 次·a-1,最少为西峰、成县及秦安;伏旱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环县及麦积,最低为张家川;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环县,最低为武都。各地干旱均以轻旱为主,其次为中旱。40 a中,20世纪90年代干旱出现频次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秋旱发生频次明显减少,春旱则有相对增多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受旱灾影响风险最小,种植保险率最高,为92%~93%;其次为关山区,种植保险率为91%,干旱风险较小;渭河流域及渭北旱区风险较大,种植保险率为88%~89%;陇东黄土高原种植保险率最低,为83%~85%,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最大。  相似文献   
49.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138站、东部季风区375站1960~2006年47年的冬季气温资料,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气温变化倾向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变化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与季风区的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总体是在波动中呈一致的上升趋势,但西风地区的升温趋势较季风区更加明显;增温趋势与纬度有关,增温大区主要位...  相似文献   
50.
本文利用 2 3年连续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的资料 ,研究了磷肥在红壤旱地上施用的效果。缺磷是红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适当补施磷肥 ,既能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 ,又能促进作物对氮、钾的吸收 ;配合施用农家肥及适当补钾才能保证红壤旱地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