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74篇
  44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以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中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月季(Rosa)、荷花(Nelumbo nucifera)、菊花(Chrysanthemum)、梅花(Prunus mume)和桂花(Osmanthus fragrans)6种花卉为代表,详细调查其在关中地区不同城市、不同建成年代的11家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其在公园中应用面积占比、相对频度、景观重要值及应用方式等指标的测算与比较,分析发现,城市越大、公园建成时间越久,各指标值越大;公园的主题对各指标值有显著影响;传统名花在公园中的应用方式对其景观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得到,可通过提高传统名花在公园中的景观重要值、改善其在公园中的应用方式等方法,来提升现代城市公园的观赏价值、文化内涵及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62.
【目的】 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究夏果与冬果基本理化指标、类黄酮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记录‘阳光玫瑰’葡萄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光照度、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数据,在夏果与冬果的幼果期、膨大期、软化期、开始成熟期、成熟期测定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时期果皮中黄酮醇和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结果】 气候因子方面,‘阳光玫瑰’葡萄夏果生长前期光照度弱、温度低,后期光照度强、温度高,而冬果与之相反;夏果生长期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大于冬果,但降雨量低于冬果,开始成熟期至成熟期的夏果水热系数高于冬果。基本品质方面,成熟期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冬果,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冬果,果实单粒重、果实横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在夏果与冬果中无显著差异。黄酮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酮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夏果各时期总黄酮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冬果,夏果中黄酮醇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冬果中黄酮醇以山奈酚-3-O-半乳糖苷为主。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烷醇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夏果和冬果果皮中均检测到8种相同的黄烷醇物质,主要成分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夏果果实发育各时期果皮中总黄烷醇含量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含量均显著低于冬果,果实成熟期夏果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2含量显著高于冬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夏果与冬果的黄酮醇类物质组分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原花青素B1是区分夏果与冬果类黄酮物质组分的主要物质。【结论】 试验年份‘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基本品质优于冬果。各时期夏果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冬果,而总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冬果。‘阳光玫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黄酮醇的主要成分不同,但二者黄烷醇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冬果中黄烷醇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因此其口感的涩味更强。生长期光照和温度差异可能是引起夏、冬果果皮类黄酮物质组分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3.
基于Pro/E的离心蜗壳三维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离心泵蜗壳在三维模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Pro/E零件模块和曲面造型模块的三维造型功能和实体转换特征,提出了一种离心泵蜗壳实体模型构造和研究的新方法,为离心蜗壳的三维模型设计与生成准确的工程图之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生成的Pro/E参数化图形直观、简洁、形象,便于修改设计和对产品进行系列化设计。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离心泵蜗壳提供了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764.
目的从树种组成、密度、生长性状(基径、株高、冠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探讨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人工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特征,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和森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保护区内火烧迹地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和对照(未过火)分别设置3块20 m × 20 m样地,重度火烧下天然更新样地和天然更新下重度火烧样地为相同样地,共15块样地,调查林木更新出现的种类和数量,测量林木更新的基径、株高、冠径,进行每木检尺并记录样地的地理坐标和立地因子等信息。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林木更新密度、生长性状的差异,利用方差/均值法分析林木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和山杨,分别占所有林木更新的38.1%和42.3%,此外还包括油松、裂叶榆、大果榆、榆树、色木槭等。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2)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生长性状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生长性状特征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 0.01)。(3)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种子来源、种间竞争和火灾后生长空间的影响,适宜的微生境、动物携带种子扩散等因素会促进更新小规模聚集。结论火烧后4年的油松林火烧迹地更新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山杨,中、低强度地表火可以促进林分天然更新,采取抢救性采伐等管理措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以加速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765.
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历程和技术模式,论述了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766.
干旱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分解-综合的思路,采用概率累加法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干旱区流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干旱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67.
王博  尚小龙 《农业工程》2022,12(4):28-31
为提高苔麸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依据苔麸作物特性、种植条件,综合分析了苔麸全程机械化装备研究进展,梳理装备基本技术条件和推广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苔麸主产区相关国家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设备使用情况、工业基础人才条件,提出通过加大“机艺”融合、借助援外农业合作机制、推进苔麸装备技术援助项目落地的基本思路,对推进“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68.
1低血容量性休克 牛低血容量性休克常因体内脱水所致。牛是极难呕吐的动物,但消化道内可蓄积大量水分,如牛真胃积食时会出现瘤胃积水现象。牛有很长的小肠和结肠,常因肠阻塞、肠变位造成消化道不通,这时有大量液体向消化道转移,造成血液浓缩。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消化道通畅后,病牛可出现腹泻、失水,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出现虚脱、休克或急性死亡的情况。犊牛极易发生腹泻,大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如牛细小病毒病、轮状病毒病、冠状病毒病、犊牛副伤寒、冬季痢疾、空肠弯杆菌病。有些寄生虫病也可造成牛严重腹泻,如肝片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等。  相似文献   
769.
美国花生收获机械现状与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机械化收获是我国花生产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美国花生的机械化程度位居全球首位。为此,系统地论述了美国花生种植的分布、特点及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种类和各个机型的原理、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美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0.
王芒莉  刘东  王博  温长虹 《农技服务》2014,(4):167-167,171
<正>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全省玉米主产市之一。耕地总资源123.9万亩,常用耕地面积95万亩左右,其中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占42%左右。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具有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全市玉米单产平均400kg左右,高产示范区单产850.35kg。由此看来,铜川市玉米生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市玉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