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74篇
  44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1.
实践研究是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林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培养具备扎实林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农林院校重点关注的课题。与此同时,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已建成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高等农林院校对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基地建设的认识有偏颇,在基地建设中没有对高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予以足够的重视,硬件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林业硕士开展实践研究所需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软件建设存在林业硕士在校外基地学习和生活的日常管理缺位等问题,所以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创新的视角,在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首先,依托学校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站(基地)开展林业硕士培养,选派研究方向与试验示范站(基地)的推广技术密切相关的林业硕士驻站开展实践研究。其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案例建设,将试验示范站(基地)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结合试验示范站(基地)的生产实际编写典型的教学案例,不断改善林业硕士培养条件。最后,建立双层管理制度,学校与试验示范站(基地)共同实施驻站(基地)林业硕士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林业硕士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无论是林业硕士的培养质量还是林业硕士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12.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抑制的效果、原理、浓度等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两种提取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果实防治,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离鉴定,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抑制试验,测定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培养4 d气生菌丝开始由白色转为灰绿色。在培养6 d后开始产生(9~24)um×(3~4.5)um大小的桔红色苹果炭疽病菌孢子;10 mg·mL~(-1)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63%,2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1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远大于农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mL~(-1)以上的浓度抑菌效果最好;200 mg·mL~(-1)、10 mg·mL~(-1)的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38%和30.38%;20 mg·mL~(-1)的提取液接种4 d和6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00%和64.71%,超过常用多菌灵的预防作用,但治疗效果在接种后4 d和6 d时治疗效果仅为30.26%和0.04%。【结论】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而且效果远大于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随着蒜汁浓度的升高而对炭疽病病丝、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增强。  相似文献   
813.
[目的] 研究循环荷载对3种典型灌木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明确疲劳作用后灌木根系固土效能的变化,为半干旱矿区生态修复和侵蚀防控过程中的植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北沙柳、小叶锦鸡儿和沙棘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TY8000伺服控制材料试验机对2~4 mm根径范围内的直根及侧根分支处施加轻度和重度循环荷载,分析疲劳前后根系抗拉力和抗拉强度的变化。 [结果] ①3种灌木根生物量、累计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种间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北沙柳>小叶锦鸡儿>沙棘,且根生物量和根体积均主要分布于0-10 cm的表层土体,所占比例平均为38.5%和35.3%,累计根长和根表面积均主要分布于10-20 cm的浅层土体,所占比例平均为30.1%和29.8%。 ②3种灌木直根在疲劳前后抗拉力均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均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且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表现为:小叶锦鸡儿>北沙柳>沙棘,根系疲劳可显著提升直根抗拉性能。 ③3种灌木侧根分支处在疲劳前后抗拉力与抗拉强度随根径的变化与直根相似,疲劳前小叶锦鸡儿抗拉力最大,北沙柳次之,沙棘最低,但疲劳后却表现为:沙柳>小叶锦鸡儿>沙棘,根系疲劳可显著提升北沙柳和沙棘侧根分支处的抗拉力学性能,却会降低小叶锦鸡儿抗拉能力。 [结论] 在风蚀环境中,北沙柳根系在侵蚀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抗拉性能,可发挥稳定的固土抗蚀效能,应作为半干旱矿区植被重建的优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814.
库布齐沙漠东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植被恢复对风沙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库布齐沙漠东段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固定沙地和沙柳固定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生物量和不同深度土层(0~60 cm)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时空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C、N含量随植被恢复明显增加,而土壤P含量增幅较小,均在沙柳固定沙地达到最大值(5.86 g·kg-1、0.41 g·kg-1、1.74 g·kg-1),各阶段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土壤P含量在各土层间差异较小。(2)不同阶段或土层间土壤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随植被恢复土壤C:N先减小后增大,而C:P和N:P均逐渐增大,土壤C:P和N:P均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而C:N则无明显变化规律。(3)土壤C、N、P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均与地上和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C:P、N:P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土壤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且土壤C:P和N:P均与地上、地下和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人工建植促进植被恢复可显著影响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而...  相似文献   
815.
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以及土地整治、撂荒地整治、老庄复垦等措施的推进,许多耕地在大型机械作业整理后出现肥力下降、作物大幅减产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特开展高标准农田越冬作物覆盖还田地力提升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冬油菜越冬覆盖还田可以快速提高新修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有效改善高标准农田土壤环境和团粒结构,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16.
通过探究不同补光时段对设施栽培夏黑葡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明确利于设施葡萄生长和树势营养的最佳补光时段,为葡萄设施栽培提供理论支撑。以5年生夏黑为试验材料,在大棚避雨生产模式下,采用以红光为主波段的红蓝光LED灯作为光源,设T1(05:00—21:00)、T2(05:00—09:00)、T3(17:00—21:00)3个不同时段的补光处理,测定葡萄新梢生长、叶片营养、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设施栽培模式下,人工补光增加了夏黑葡萄新梢前期生长的粗度,缩短了节间长度,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了老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了叶片功能期,3个补光处理的嫩叶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差不大,而老叶的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补光处理增加了叶片中氮、钙、镁的含量,增加了叶片面积和干物质含量,T1处理果实单粒质量增加9.09%,果实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夏黑葡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高温是夏黑葡萄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人工补光提高了葡萄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T1、T2处理的光合特征参数(除胞间CO2浓度外)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17.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农业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要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廓清我国乡村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逻辑关系。在时间逻辑上,要准确掌握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城乡二元社会后期的基本事实,要客观认知我国乡村未来长远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高级阶段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的基本走向判断。在空间逻辑上,要重视我国乡村在现阶段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政治5方面功能的协调发挥,提高新发展阶段相关农业农村政策实施的社会效应。在新发展阶段,应以乡村发展的时间与空间逻辑为依据,统一乡村发展在理论思想、路径选择和政策实施方面存在的分歧争论,找准新发展阶段乡村建设的关键突破方向,推动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818.
通过陕北当地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现状分析,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和质量提升而提出陕北果园土壤改良“五配套技术”应用初探;通过案例引证、原因剖析、整理归纳等方法,探究陕北果园土壤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研究与分析得知,苹果园土壤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土壤改良和提升土壤地力;大力推行“广辟有机肥源,深改果园土壤,狠增有机用量,严控无机投入,恢复园地生态”等陕北果园土壤改良“五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陕北果园土壤的问题。  相似文献   
819.
本文以云南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对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对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及生物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及生物量与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之间成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云南松出苗率、出苗势、出苗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6.0、41.0、41.3 g/kg;云南松幼苗高度、地径和根长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0.3、43.5、44.0 g/kg;云南松幼苗总干重、根重、茎重和叶重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0.56、50.00、55.00、42.50 g/kg。脱毒腐解后的紫茎泽兰茎粉末可用于云南松育苗,但应采用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820.
通过对深圳市常见9种绿地植物在中水灌溉下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水与清水灌溉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波动性变化,中水和清水灌溉下差异不显著(P0.05);中水和清水灌溉下大多数植物各指标在9月前表现为上升,9月后逐渐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利用中水灌溉绿地植物不会产生胁迫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