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农学   3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高水分稻谷仓内干燥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新收获21%以下水分的稻谷直接入仓,边入仓边利用地上笼通风系统干燥粮堆下层稻谷,入仓结束后,适时运用立管通风系统进行就仓干燥.稻谷水分由干燥前的17.5%降为干燥后的13.0%,干燥后各层稻谷水分相对均匀,霉菌带菌量及菌相、黄曲霉毒素B1均基本保持不变,较好地保持了稻谷品质.在干燥过程中,采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适时控制风机和高效节能加热器的启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干燥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2.
根据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的气候、仓房等条件,综合运用机械通风、隔热保温等技术,进行稻谷控温储藏试验.试验表明仓房周边种植青藤能较好的起到遮阳作用,对降低周边粮温具有积极作用.利用当地气候特点,夜间低温时段及雨后低温时机进行排积热和均衡粮温通风,降低表层粮温和最高粮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通风干燥过程中的粮食水分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双林  郭红 《粮食储藏》2009,38(2):20-22
对粮食机械通风过程中的热质交换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探讨,应用热质交换理论分析粮食通风干燥中的温度变化和水分转移规律,避免无效通风和有害通风,并通过全开孔地板试验仓模拟试验验证了降温降水效应、粮食吸附滞后、各层粮食水分变化和干燥前沿推进规律。  相似文献   
34.
玉米就仓干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移动组合通风系统进行了玉米就仓干燥试验,水分从15.3%降至14.2%,单位能耗2.66kw·h/1%·t,全仓水分由干燥前的很不均匀到干燥后分布相对均匀,保证了粮食安全,干燥成本低于人工晾晒,综合效益显著。根据实际通风效果将整个通风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析了移动组合通风各阶段的粮食温度变化和粮食水分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35.
基于Phoenics的稻谷通风过程水分分布模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Phoenics软件中的水分、热量和动量控制方程,并引入呼吸产生的水分源项,建立了通风过程中稻谷堆三维水分传递控制方程,可用于研究通风过程中稻谷堆内热湿传递规律。以小型测试平台数据与文献中的高大平房仓通风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编写和导入用户自定义程序(Q1),采用有限体积元法对稻谷堆机械通风过程的水分、热量和动量方程求解。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网格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粮堆平均水分预测值仍可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机械通风降水过程中稻谷的呼吸作用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6.
在15℃70%RH,20℃70%RH,25℃70%RH,30℃75%RH等四种储藏条件下,分别对水分为13.5%,14.0%,14.5%,15.0%左右的普通籼稻谷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室模拟试验,观察样品外观、气味等的变化,并对25℃,30℃样品每月取样一次,15℃,20℃的样品每两个月取样一次,对其水分、脂肪酸值、发芽率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30℃下,14.6%左右的偏高水分籼稻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14.0%以内籼稻谷储存时间可达3个月;25℃下,15.0%水分籼稻可保存8个月,14.5%水分籼稻可保存12个月;20℃下,15.0%水分籼稻可保存10个月,14.5%以内籼稻可保存一年;在15℃下,偏高水分籼稻可储存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37.
粮食仓储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粮食仓储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储藏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友好的熏蒸剂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绿色储粮的应用研究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8.
农户储粮是我国粮食储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国小农户储粮减损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开发了系列储粮装具,集成了多种储粮技术工艺,配合药剂、技术服务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农户储粮损失,从源头上保持储粮品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