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生物体内导入双链RNA后会引起体内同源基因特异性的沉默,这种现象被称为RNA干涉(RNAi).本文对RNA干涉的研究历史、作用机理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山茱萸种质资源形态和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态特征和ISSR标记对3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2.11F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表明,35份山茱萸在9个性状上差异明显;分子标记中9条引物共得到条扩增条带179条,其中有164条呈现多态性,占91.6%,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O.575-0.877。对其进行数据化处理后聚类,35份山茱萸材料可划分为2个类群6小组,材料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展药用黄精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育种工作,实现对黄精品种及优良种质的快速精准鉴定。本研究采用12对引物对32个野生黄精种质材料进行SSR多态位点分析,之后计算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构建DNA指纹图谱及其QR编码。结果表明:12对引物共扩增出127条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25条,多态率为98.43%,每对核心引物检测到的多样性条带数为3~17条,平均每对为10.42条,PIC(多样性信息含量)平均为0.46。其中等位基因数为1.984 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7 8,Nei's基因多样性为0.314 9,Shannon's指数为0.478 8。SSR聚类结果很好的反映供试黄精材料的亲缘关系,所构建的DNA指纹图谱能对所有的种质材料进行高效区分。QR编码高效、方便的录入大量信息,有利于黄精品种及优良种质的鉴定工作。该体系的建立为黄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保护、优良品种选育、优良种质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洋参系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其性凉、味甘微苦,归心、肺、肾经,功能以补气养阴为主,可滋阴降火,为传统名贵补益药材。西洋参原产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的五大湖地区。陕西省留坝县从1981年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至今已发展成为全国三大产区之一。随着西洋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选址建园、整地、催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为保证留坝西洋参的产品质量可控和安全有效,汉中好仕得西洋参有限公司依托陕西省GAP工程技术中心,按照GAP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普遍参与植物各类胁迫反应。前期从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中筛选得到了一条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中CrORCA3高度同源的ERF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命名为SmORA1)。论文旨在通过干涉丹参SmORA1的表达,进一步明确SmORA1在植物抗病反应与丹参酮合成代谢调控中的作用miltiorrhiza侵染后转基因株系中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抗性相关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脯氨酸(proline,Pr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HPLC法考察干涉SmORA1表达对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等丹参酮类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考察干涉SmORA1对丹参株系抗性基因和丹参酮合成相关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扩增SmORA1基因片段,构建SmORA1基因干涉载体pk-ORAi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丹参,经抗生素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阳性转基因丹参植株;采用分光光度法或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结果】经抗生素和PCR筛选获得了11个阳性株系,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得到3个SmORA1表达显著下调的转基因株系(RNAi-11、RNAi-18、RNAi-22),干涉效率达到80%以上。立枯丝核菌对丹参植株有明显的致病力,可以有效诱导丹参发病;其侵染后,SmORA1-RNAi转基因株系病情指数显著高于野生型(WT)和空载(VK)对照株系,病情更严重;SmORA1-RNAi转基因株系中的MDA含量显著高于WT和VK对照株系,说明干涉SmORA1的丹参株系抗衰老能力显著下降;植物抗性相关的PAL、CAT和SOD等酶活性以及GSH和Pro等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株系,说明干涉SmORA1的丹参株系抗病性也呈现明显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SmORA1-RNAi转基因株系中抗病性相关蛋白编码基因SmPDF1.2SmSTH-2SmPR-10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株系。采用HPLC方法分析发现,丹参SmORA1干涉株系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含量显著下降;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分析,发现丹参SmORA1干涉株系中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SmHMGR1SmHMGR2SmGPPSSmGGPPS1SmGGPPS3等表达显著下调,说明SmORA1可能通过调节SmHMGR1SmHMGR2SmGPPSSmGGPPS1SmGGPPS3等丹参酮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参与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调控。【结论】丹参SmORA1参与了丹参抗病反应,而且与丹参酮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养条件及预处理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及预处理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秦艽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最佳培养基质为无菌水纸床,暗培养更有利于萌发;10种预处理中,物理方法中用频率为40 kHz超声处理15min最佳,化学方法中500 mg/L的GA_3浸泡24 h最佳;最佳培养条件和最佳物理和化学预处理进行组合协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且先用超声再用GA_3处理的效果明显好于先用GA_3再用超声处理的效果,前者发芽率可达95.8%,后者发芽率为75.6%。  相似文献   
17.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LEA)普遍存在于植物,该家族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大量积累以保护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逆境胁迫研究的热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作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产量和品质易受逆境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对丹参抗逆基因的发掘研究,本研究基于丹参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m LEA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和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利用MEGA 5.0、MEME、GSDS2.0、BDG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Sm LEA保守基序,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等,利用q RT-PCR和公布的RNA-seq数据库对基因表达量进行初步研究。共鉴定出23条Sm LEA基因,分为7组;Sm LEA家族基因理论等电点在4.51~10.3之间,大多属于高度亲水蛋白,分布于各个亚细胞区室;不同组间Motif存在一定差异;基因内含子较少;q RT-PCR结果显示,Sm LEA家族基因在丹参根、茎、叶、顶芽都有表达,根、茎表达量相对较高;多数Sm LEA基因在丹参幼苗受到盐、脱水、损伤、高温和低温处理后表达量都有所上调;RNA-Seq数据分析表明,Sm LEA基因对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响应比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响应更明显。Sm LEA家族基因结构保守,启动子区含大量非生物胁迫响应顺式作用元件,基因大多响应盐、脱水、损伤、高温、低温胁迫处理和Me JA、SA激素处理,推测该家族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Sm LEA家族基因序列、理化性质、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为丹参Sm LEA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番茄灰霉病菌的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来自上海的3株灰葡萄孢,扩增、测定其rDNA-ITS和RAPD种特异片段,并分析与之近缘的10种rDNA-ITS序列的差异性。结果显示:灰葡萄孢的ITS1、ITS2和RAPD种特异片段的长度和GC含量分别为147bp,42.18%/43.54%;160bp,46.88%;729bp,46.78%/46.36%。菌种间差异的范围:ITS1为0.014~0.102,ITS2为0.000~0.107。研究表明ITS序列和RAPD种特异片段均可作为灰葡萄孢鉴定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索氏提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七叶一枝花和滇重楼的脂溶性成分含量及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七叶一枝花中共鉴定出14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类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6.77%,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30.13%)和4种不饱和脂肪酸(66.64%);滇重楼中共鉴定出15种脂溶性成分,脂肪酸类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8.36%,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22.81%)和4种不饱和脂肪酸(75.55%)。两种重楼中脂肪酸类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烯酸等,但各组分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澳洲青苹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澳洲青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根壮苗和移栽技术,结果表明:(1)组培苗上中部茎段生根能力强,是组培苗生根的最佳部位;(2)IBA生根效果明显,IBA、NAA和PP_(333)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在1/2MS附加IBA0.7mg/L、NAA0.1mg/L、PP_(333)1mg/L的培养基上生根且长芽,生根率达79%以上;(3)暗培养能显著促进生根,使程序和工效得到简化和提高;(4)采用了自然光下长苗、生根、炼苗同步进行的快速成苗法;(5)组培苗直接移栽到营养土中减少了移栽缓苗次数,缩短了成苗时间;(6)研制成功两步成苗一次移栽的快繁体系。短期内获组培苗1万多株,培育商品苗2000余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