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成熟期糜子野生型和穗粗突变体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2个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及水分利用率变化差异,初步探索穗型突变体对糜子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粗突变体穗长、单株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仅茎粗高于野生型;拔节期和抽穗期为糜子有机物积累的主要时期,成熟期光能利用率最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会影响穗粗突变体产量,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主要促进穗粗突变体茎秆有机物积累,同时,提高糜子水分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产量。糜子穗型突变可影响产量、茎粗等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相关指标,通过深入挖掘相关基因,可为高产糜子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职业院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新工艺和新技术,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因此,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已成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3.
谷子ABC转运蛋白基因与抗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ABC转运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最古老的蛋白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ABC转运蛋白基因与谷子抗旱性的关系,挖掘谷子抗旱基因,并为谷子抗旱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谷子抗旱品种勾勾母鸡咀(GG)和干旱敏感品种晋汾16(JF16)为研究材料,在苗期对二者用20%PEG胁迫处理,并取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4个与ABC转运蛋白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的基本信息、启动子顺式元件,并构建ABC抗逆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以及对ABC转运蛋白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发现谷子ABC转运蛋白基因等电点范围在6.81~8.97之间,分子量范围在51 195.75~161 579.13Da;启动子中包含有许多响应胁迫的功能元件(ABA、Ethylene、GA、MeJA、Light、MYB、SA、热和低温响应元件等);在进化树分析中发现,Seita.1G039400.1和Seita.7G176000.1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与AtABCC5亲缘关系较近;经过干旱处理,只有Seita.7G176000.1基因在抗旱品种中表达增加,其余3个基因在抗旱品种中表达均降低。[结论]Seita.7G176000.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气孔开闭参与植物抗逆,进而调控谷子响应干旱胁迫,初步推测其为谷子ABC基因家族抗旱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ABC转运蛋白基因与植物抗逆性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经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通过在水稻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油菜素甾酮,观察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若虫生长发育、羽化等行为的影响,评估油菜素甾酮在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培养液中的油菜素甾酮可被水稻有效吸收并产生生理活性。经0.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叶片弯曲程度均显著增加,其叶角分别为对照的3.3~11.0倍。褐飞虱取食和产卵嗜好性与油菜素甾酮处理浓度密切相关,经较低浓度0.005~0.0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能显著降低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35.0%~73.9%;而较高浓度0.1~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则增加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1.3~1.8倍。0.01、1、5、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显著降低褐飞虱若虫的羽化率,为对照的32.5%~53.3%。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显著缩短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仅为对照的94.1%~96.9%。褐飞虱若虫存活数和初羽化雌成虫体重分别仅在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下显著降低。表明油菜素甾酮处理水稻可对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产生影响,其具有作为生态功能分子用于褐飞虱田间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5.
采用已报道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通用引物PA/PB,从辽宁葫芦岛地区的3份番茄样品中扩增到Begomoviruses的保守区域,获得3个长度约500 bp的克隆序列,同源性为99.58%.DNA-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份样品DNA-A全长均为2 781 bp(分别命名为LNhud1、LNhud2和LNhud3分离物),具有典型双生病毒结构,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山东分离物(TYLCV-[CN:SD:SDWF-L7:12],KC99985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9.6%).根据双生病毒分类标准,认为LNhud1、LNhud2和LNhud3是TYLCV的辽宁分离物.系统关系树表明,这3个分离物属于TYLCV-Isreal株系.  相似文献   
36.
为了揭示真空热处理对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木材的作用机制,以日本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60,180,200,220和240℃的条件下对木材进行真空-常压热处理4 h。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热处理对木材结晶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分析了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化学基团和表面自由基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真空度为0.05~0.09 MPa联合常压热处理后,木材纤维素结晶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未处理材结晶度为36.21%,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220和240℃时,木材的结晶度分别为43.56%,46.26%,32.09%,32.66%和37.97%。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中羰基官能团减少,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半纤维素发生降解脱除乙酰基,酚型木素结构单元增多,醚化木质素结构单元减少。热处理前后木材表面自由基类型未发生改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表面自由基的数量增加。真空热处理对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纤维素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日本落叶松木材化学性质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真空热处理对木材的作用机制。图3表2参23  相似文献   
37.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类麦田要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主要措施: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由壮转旺和生育后期发生倒伏。二是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施尿素8~10kg/667m^2。以控制无效分蘖过多滋生,提高植株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光合效率,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38.
加强农村科技工作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推进农村科技工作的基本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点两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强化农村科技工作为基础,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的问题,并在组织方式和机制创新方面重点突破。通过完善"两轮"驱动布局,推动自主创新,加强城乡统筹,扩大农村内需,强化农村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强农村科技工作。发展现代农业,要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等关键点上着力,要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9.
近几年,我国肉牛业发展遇到了牛源紧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牛繁殖率低,牛源供给不足;肉牛繁育部门经济效益差,没有生产犊牛的积极性;牛个体的产肉量低,生产单位牛肉需要屠宰更多的牛;肉牛繁育户组织化程度低,一方面,实力弱小,没有代言人,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难以提高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解决牛源紧缺问题,要提高牛的繁殖效率.利用奶公牛产肉,增加牛源供给;要提高个体产肉量,少杀牛而多产肉,缓解牛源需求;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发展农业合作社,提高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提高影响力,从而提高肉牛繁育户的经济效益和权益。  相似文献   
40.
试验采集了经过12个月育肥的8头大额牛×婆罗门(GBF1)阉牛和30头BMY阉牛血样,进行了肌酐、总蛋白、尿素氮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发现,GBF1牛肌酐浓度显著高于BMY牛(P<0.05),其它指标两品种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选取30头BMY牛和30头婆罗门牛,进行90 d的育肥,在育肥1、2、3月分别采血样,分析了肌酐、总蛋白等10个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总蛋白在育肥3月极显著低于育肥1和2月(P<0.01);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在育肥3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2月(P<0.01);甘油三酯、肌酐在育肥3月显著低于育肥2月(P<0.05);尿素氮在育肥2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3月(P<0.01);尿酸在育肥2月极显著低于育肥3月(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