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72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0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组成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茶叶、苹果、梨、蘑菇和漆酶)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具有相似的酶带,但对酶带数目、Rf值及分子量均存在种间差异。梨有11条同工酶带,苹果4条,茶叶有2条,蘑菇5条,而漆酶只有1条。PPO同工酶带Rf值集中于0.40~0.70的区间内。茶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相对分子量大于9.4×104,而梨、苹果、蘑菇和漆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相对分子量介于4.5×104~9.4×104。同时研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同工酶组成对茶黄素合成的影响。梨果实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带最多,酶活性最大,合成茶黄素的能力最强。合成茶黄素能力大小顺序为:梨PPO,茶叶PPO,苹果PPO,漆酶PPO,蘑菇PPO。  相似文献   
102.
棉花突变体材料收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变体材料是农作物重要的种质资源 ,如水稻的矮败不育系和油菜波里马不育系自然突变的获得 ,引发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和油菜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目前本所发现的 1 6个单体中 ,有 8个即是通过自然突变获得的 ,因此 ,突变体种质资源在农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变体材料大体上可分为人为进行理、化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材料和自然发生而产生的突变材料。自然突变通常为田间条件下无人为因素介入的自发突变。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 ,突变谱广 ,是获得突变材料的重要来源。然而自然突变的材料 ,常常被忽视而丢失 ,或虽然被注意到了 ,…  相似文献   
103.
异常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物种起源、进化和分类研究中,染色体的核型分析与细胞学的研究一样显示了其特有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染色技术和研究手段的改进,植物核型研究发展较快。在高等植物中,棉花染色体较多且较小,细胞壁较硬,细胞质较浓厚,给核型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现代分类,棉属分为A—G7个染色体组。60~70年代,国  相似文献   
104.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文库是开展基因组测序、基因图位克隆、分子标记、物理作图等研究的重要基因组资源。本文在构建了二倍体野生棉阿非利加棉(Gossypium herbaceum var. africanum)BAC文库的基础上,就棉花细菌人工染色体基因组文库构建过程中高分子量基因组DNA的提取、部分酶切片段选择、DNA的回收、连接转化以及BAC文库的保存等过程中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比较,希望能为棉花BAC文库的构建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5.
 作者参加了美国2013年棉花带会议,对该年会的简历、主办机构、参会代表、会议内容、开会形式和会议费用等,作了较全面的了解。简单介绍了中国棉花学会的年会,比较了2个年会的异同点。从会议组织者的角度,对如何进一步办好中国棉花学会的年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棉花D基因组中Bet v 1基因家族进行分析,比较其在不同抗性棉种间的表达模式差异,为深入研究Bet v 1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基因组中Bet v 1基因进行鉴定。通过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D5)、三裂棉(G. trilobum,D8)和瑟伯氏棉(G.thurberi,D1)转录组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Bet v 1基因在黄萎病菌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对Bet v 1基因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棉花D基因组中包含59个成员,其中57个基因带有内含子,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多数为亲水性蛋白并定位于细胞质。]黄萎病菌胁迫条件下3个野生棉种的Bet v 1基因表达量与其抗病水平一致。将不同表达水平的基因分为3组,其中第3组基因响应黄萎病菌侵染并在抗病棉种瑟伯氏棉中高表达,表明该组基因可能与黄萎病胁迫应答反应有关。从中筛选出高水平表达的Bet v 1基因,在陆地棉中沉默相应的同源基因,棉株感病加重,揭示该基因在棉花抵御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结论】响应黄萎病菌胁迫的Bet v 1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复杂的生物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为棉花Bet v 1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解析棉花Bet v 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肖水平  王坤波  刘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34-8337
介绍了GISH技术结合其他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刘玉玲  王坤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321-8324
染色体分离技术是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桥梁技术,得以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就染色体分离技术的原理、主要流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该技术在植物中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9.
夏威夷毛棉考察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棉是棉属5个四倍体种之一,仅仅分布于美国夏威夷州。作者于2011年8月底至9月初到夏威夷州的瓦胡岛进行了野外考察,发现了6个自然居群,采集到了毛棉样品。同时,还采集到陆地棉、海岛棉和桐棉属的桐棉等材料。现场考察发现,毛棉生存环境很恶劣,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发展因素。与毛棉馆藏标本采集地点比较,原来许多分布地找不到棉花了,即野外自然居群越来越少,说明毛棉濒于灭绝状态。作者认为,对夏威夷州其它原来采集到毛棉标本的5个主岛进行考察,或者对其它四倍体棉种的原始材料都进行全面考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0.
通过PCR方法克隆丰水梨PPO基因全长,并将其登录Genebank,登录号JQ861265。基因全长1782 bp,无内含子,编码的PPO属于亲水性蛋白质,无跨膜结构,含有59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65.8 k Da,理论等电点为8.4。N端含有一段由47个氨基酸组成的转运肽。去除转运肽的成熟PPO分子量为60.8 k Da,理论等电点为6.69。PPO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结合区,主要位于PPO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区域中。原核诱导目的蛋白在诱导3~6 h后积累量较大。诱导蛋白(PPO前体和成熟PPO)均能氧化儿茶素形成茶黄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