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以新稻36号为材料,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以氮肥水平(N)作为主区、栽插密度(D)作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加,抗折力则先增后降以N2处理(纯N 240 kg/hm2)最高;合理密植能够控制个体发育,降低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与重心高度;茎秆倒伏指数由上述因素共同影响,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0.83~27.78万丛/hm2的处理抗倒伏性较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占比为51.69%~76.14%,是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来源,适当增施氮肥能够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积累率;过量施肥则会使干物质在花前的积累量增大,多用于营养器官生长,不利于向籽粒转运。适度密植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4处理(27.78万丛/hm2)较其他处理提高18.06%~30.22%,同时也促进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综合来看,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7.78万丛/hm2时能显...  相似文献   
62.
抗爆腰型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主要特点是稻谷爆腰率低,整精米率高,适合大面积机械化收割和精加工稻米生产.稻谷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二级标准.栽培要点为壮秧稀植、早期促蘖、中期壮苗、后期保根,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出适合新疆气候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经过多年后代系谱选育,调查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参加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F1代出现变异单株;F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F3代个别株系开始稳定.F4代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从中筛选出结实率高、产量高,食味佳,整精米率高(抗爆腰),抗病性强的突变株系.[结论]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经空间诱变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1].经系谱选育,育成一个适合新疆干燥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抗爆腰型、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39号.  相似文献   
64.
粳稻种质资源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新疆粳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了解新疆粳稻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性。【方法】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70对SSR引物,以新疆粳稻育成品种及引进资源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SSR指纹图谱。【结果】有6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片段,共检测到388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对每对引物6.1587个等位基因;引物平均多态性频率为0.2371。89个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2~0.88,相似性较高,以0.73为标准,可分为5大群。【结论】新疆粳稻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相似性较高、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基础相对比较狭窄,加强新的基因资源鉴定利用及育种材料创制。  相似文献   
65.
以5个盐浓度10个新疆水稻主栽品种及新育品系为材料,在标准发芽条件下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大部分品种为中度耐盐品种,其中耐盐能力极强的品种依次为新稻11号,A稻7号,02—111,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盐丰47表现中度耐盐;20—18为弱耐盐性品系,秋田小町、越光、辽星1号、99—28和新稻10号为极弱品种:盐浓度对种子的发芽影响显著,0.9%以上盐浓度使种子发芽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不同新疆水稻品种种子发芽耐盐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盐浓度10个新疆水稻主栽品种及新育品系为材料,在标准发芽条件下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大部分品种为中度耐盐品种,其中耐盐能力极强的品种依次为新稻11号,A稻7号,02-111,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盐丰47表现中度耐盐;20-18为弱耐盐性品系,秋田小町、越光、辽星1号、99-28和新稻10号为极弱品种;盐浓度对种子的发芽影响显著,0.9%以上盐浓度使种子发芽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7.
[目的]为新疆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用新疆自育的水稻品种新稻3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移栽行距与种植密度对其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行距和密度处理下,新稻36号全生育期LAI呈单峰曲线,干物质积累量呈上升趋势,且干物质积累量与干物质分配比率因不同移栽行距、密度处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适宜的行距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叶面积指数达最高值,干物质积累量大。[结论]在生产上,要获得新稻36号高产,必须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69.
为筛选可应用于新疆稻区耐盐育种的核心种质,以24份新选育的粳稻品种(系)为试材,设置盐浓度为对照(C0)、轻度(C1)、中度(C2)和重度(C3)4个胁迫处理,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敏盐中产型(Ⅰ)、耐盐高产型(Ⅱ)、敏盐低产1型(Ⅲ)及敏盐低产2型(Ⅳ)。在重度盐胁迫处理(C3)下,Ⅱ型品种的单株产量、地上部干重、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对照(C0)均无显著差异,结实率比C0显著下降,耐盐等级均显著低于Ⅲ和Ⅳ型品种。产量构成因子与耐盐性相关分析表明,Ⅰ型材料可通过获得稳定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促进产量的提高,Ⅱ型材料的耐盐性较强对其产量具有显著的贡献,Ⅲ和Ⅳ型耐盐性较差,难以获得稳产。综上,Ⅱ型品种‘新粳3号’、‘新稻57号’、‘新农粳伊4号’和‘新稻11号’可作为新疆稻区耐盐遗传改良的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