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氮密交互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氮密交互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设置4种不同种植密度和3种施氮模式,研究氮密互作对红小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条件下,单株叶片、茎秆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密度为14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叶片、茎秆和荚果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当密度为21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最多,密度高于21万株/hm~2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相同密度条件下,播种前(基肥)和初花期(追肥)各施纯氮20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同化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证明,红小豆产量随着花荚期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花荚期后干物质的增加对红小豆高产更重要。本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红小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过量的氮素供应会对大豆体内氮代谢及生长发育水平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探索相应的补救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为此,本试验针对外源褪黑素对高氮环境下大豆氮代谢活动及整体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开展相关研究,分别采用7.5 mmol·L-1(对照组)和15 mmol·L-1(高氮组)的铵态氮作为唯一氮源,于大豆V3期进行100 μmol·L-1褪黑素的喷施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提高了高氮环境下大豆根系及根瘤的发育水平,并通过增强氮同化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等关键酶的活性,提高了氮代谢水平。此外,褪黑素还诱导了叶肉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进一步升高,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使光合等碳代谢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缓解。因此,褪黑素的施用有利于高氮环境下大豆碳、氮代谢平衡的恢复,进而促进各部分干物质的积累,缓解高氮对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4.
耕作措施对黑龙江省风沙土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土区干旱频繁发生,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取打茬播种、旋耕播种、免耕三种不同的耕作措施,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破垄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耕作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玉米生育前期影响较小,主要影响玉米中后期的生长发育。旋耕处理前期土壤水分储存较多,为后期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应。旋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31.2%。打茬播种处理的产量相比对照增加了13%。免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低,与对照相比产量降低了20.4%。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甘南试验基地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生物量的测定,利用水量平衡公式计算了蒸散量,分析了田间蒸散量的变化,测定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讨论其对蒸散量的影响,并且以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蒸发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6.
为了筛选可以有效缓解菜用大豆低温胁迫伤害的外源试剂,并明确其对菜用大豆低温胁迫的调控效应。本试验以菜用大豆品种辽鲜1号为供试品种,以赤霉素、乙烯利、阿魏酸、γ-氨基丁酸、壳聚糖和绿原酸为供试试剂,比较外源试剂对低温胁迫下菜用大豆的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氮代谢的影响,筛选能够增强菜用大豆低温胁迫耐性的外源试剂。结果表明:外源GA3、GABA处理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菜用大豆的抗氧化酶活性,尤其是SOD和CAT活性,并显著提高了AsA和GSH含量,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含量,缓解了菜用大豆受到的氧化损伤。此外,外源GA3、GABA处理使菜用大豆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增强其细胞保水能力;同时显著提高了菜用大豆氮代谢酶活性,尤其是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促进菜用大豆氮代谢作用,增强其低温胁迫耐性。由此可知,外源GA3和GABA处理通过调节抗氧化性、渗透调节物质和氮代谢来缓解菜用大豆的耐冷能力。  相似文献   
37.
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实验类型,重视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大豆苗期干旱外源褪黑素对其抗氧化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为试验材料,分析水分胁迫下叶面喷施和根施褪黑素对大豆叶片和根系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分胁迫(CK)相比,施用褪黑素显著提高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处理后第4天,叶面喷施和根施处理与CK相比,SOD活性在V5期分别提高6.3%和19.5%,POD、CAT活性在V1期分别提高7.5%、12.7%和5.6%、9.9%(P<0.05),MDA含量在V3期分别降低了9.4%、10.3%(P<0.05);处理后第7天,叶面喷施褪黑素与对照相比,在V1期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了6.3%、9.5%、4.9%(P<0.05),而根施褪黑素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9%、20.9%、11.1%(P<0.05),MDA含量叶面喷施和根施褪黑素处理与CK相比分别降低了6.9%、10.3%(P<0.05);V1、V3和V5期叶面喷施褪黑素处理的产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31.6%、29.8%、12.6%(P<0.05),而根施褪黑素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3.3%、31.8%、24.9%(P<0.05)。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通过降低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水分平衡、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最终提高其产量,而且根施褪黑素效果要显著优于叶施。  相似文献   
39.
有机锡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船舶防污涂料中的有机锡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使性畸变、干扰钙代谢和抑制Na^+/H^-交换;聚氯乙烯(PVC)稳定剂中的MMT、DMT、MBT和DBT对饮用水的污染;农用杀虫荆和杀菌荆中有机锡化合物对植物、水体的污染及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0.
为缓解东北春大豆产区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通过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大 豆耐冷性的影响,明确MT提高大豆耐冷能力的作用途径及适宜浓度。以绥农26为供验试材,设置盆栽培养,在大 豆V1期(一节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0、50、100、200 μmol·L-1),3 d后进行4℃低温处理,5 d后取样分析低温胁迫 下喷施不同浓度MT对V1时期大豆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胁迫不喷施MT 相比,喷施MT处理能增强低温胁迫下叶片光合作用,Pn、Gs、Tr及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随着外源MT浓度增 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 a/b显著下降;保护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 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Pro(脯氨酸)含量及植株根冠比显著上升,且在100 μmol·L-1浓度处理时作用效 果最明显;MDA(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综上可知,在低温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大豆V1 期光合速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并调节渗透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胁迫伤害,提高大豆 幼苗耐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