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饱和D(206)最优试验设计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对影响大豆产量的N、P、K3种肥料在其中两种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其中一种肥料和水的耦合效应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下的水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适宜于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施肥模式,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以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一个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于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方案,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方案,来研究不同氮磷调控处理对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养分累积量、土壤收支平衡及经济效益的影...  相似文献   
53.
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效应盆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讨大豆产量与水肥的关系,采用氮(N)、磷(P)、钾(K)、土壤含水量(W)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设计,于2004年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甘南县开展了大豆水肥与产量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大豆产量均有影响,其中水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氮、钾、磷。从水分生产函数的角度,平均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当灌水量达到980 mm时,产量没有提高反而下降。水肥交互耦合效应大小顺序是:N和W>N和P>K和W>P和W>P和K>N和K,其中N和W、N和P的交互作用比较显著,其余的交互作用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黑龙江地区大豆节水灌溉高产理论,采用盆栽控水方式,研究苗期(V1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处理对大豆绥农26(旱敏感)和黑农54(抗旱)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0%)相比,V1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及复水均可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绥农26在V1期控水15d后复水、田间持水量的60%处理(T1)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35.11%,黑农54在V1期控水15d后复水,田间持水量的50%处理(T2)下提高32.40%。同时,V1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导致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复水后快速增加,并高于对照,产生补偿效应。测产结果表明,V1期适度水分亏缺及复水有利于提高产量,2020年绥农26的T1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0.10%,黑农54的T2处理产量最高,2021年产量变化趋势与2020年一致。因此,通过V1期适当程度控水后复水的方式可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55.
5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