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针对机械化育苗技术在加工番茄上应用存在的技术难题,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加工番茄穴盘苗的自动化育苗生产线上料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对影响穴盘填充合格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穴盘填充合格率受上料电机转速影响最大,受穴盘运动速度影响次之,受减速电机转速影响较小,受撒料电机转速影响最小.当减速电机转速范围取65~75r/min,上料电机转速范围取150~250r/min,撒料电机转速范围取30~50r/min,穴盘运动速度范围取10~15m/s时,取得的穴盘填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的专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为了较为全面、科学地采集和分析世界残膜回收机械技术的专利信息,选择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专利数据库中官方公开的数据作为数据采集的信息来源。在进行数据采集时,主要通过了关键词、国际分类号(IPC)、申请机构等检索方式,运用Patent Hunter 3.5、Pat Get专利下载快车、Patent  相似文献   
13.
中耕除草是农业精耕细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针对传统中耕机械作业质量有限、易压苗、灭草率低、容易缠草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旋转中耕追肥机。样机通过田间生产试验表明,机具结构设计合理,中耕作业质量高,可一机多用,灭茬效果好,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1LZ系列新型联合整地机。[方法]针对大功率拖拉机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研制了一种与之配套使用的1LZ系列联合整地机。介绍了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对联合整地机主要工作部件(平地部件和表土加工部件)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测试试验和实际生产考核。[结果]1LZ型系列联合整地机采用多种部件联合作业,减少了作业遍数及拖拉机的进地次数,减少了对土壤的有害压实,比国内现有的整地机械提高工作效率30%以上;该整地机作业质量好,能形成地表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的良好种床结构,为铺膜播种、精准播种、种子的出苗及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结论]实际生产考核证明,该联合整地机能够适应新疆干旱地区农田整地作业。  相似文献   
15.
三种典型收膜机具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1LZ-7.2型联合整地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LZ-7.2型联合整地机与117.6kW以上大功率拖拉机配套,该机将传统的圆盘耙和独特设计的平地齿板、螺旋碎土辊和环形镇压器结合在一起,一次作业可完成松、碎、平整、镇压4道工序,纵横向可随地仿形,耕作深度、机县升降和折叠采用液压控制。  相似文献   
17.
18.
<正>1BQZ—2.6重型缺口耙是为满足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技术要求,参照美国“塔瓦”重型耙及英国“MF140”重型耙研制成功的.该耙由拖拉机牵引作业,主要用于田间灭茬、茎秆还田作业,粘重土壤的耕后碎土及开荒后的耙地.该耙作业深度较大,耙后平整、碎土、灭茬性能好,可提高整地效率,减少作业次数,降底能量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耙已于1992年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械电子厅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9.
棉花秋后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治理新疆地区棉花铺膜种植产生大量的残膜污染问题,设计一种棉花秋后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该机主要由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残膜捡拾回收装置和集膜卸膜装置3个部分组成,可以一次完成残膜收膜和棉秆粉碎还田两道工序。介绍4SJ 2.0残膜回收与茎秆粉碎联合作业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田间试验表明:当机具作业速度为5.5 km/h,茎秆粉碎甩刀转速为1 700 r/min,残膜捡拾滚筒转速为110 r/min,残膜输送叶轮转速为220 r/min时,作业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典型棉区地膜应用及污染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以黄河流域棉区(河北邯郸)和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兵团)典型覆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地膜的应用、回收及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两个棉区地膜投入量差异很大,河北邯郸地区地膜投入量为33.0 kg·hm-2,农田覆膜比例为46.4%,而新疆地区地膜投入量为61.4 k·hm-2,农田覆膜比例高达84.8%.两个棉区地膜回收率基本相当,但由于投人量不同,新疆地区棉田土壤残膜量远大于邯郸地区,河北邯郸地区棉田0~30 cm土层残膜量平均为80.5 kg·hm-2,而新疆地区则达到208.5 kg·hm-2,是邯郸地区的2.59倍.残膜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20 cm的耕层中.从各层次残膜分布比重来看,新疆棉田土壤残膜污染程度更深.农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意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性,特别是在新疆地区,但在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还存在技术制约,影响了残膜的回收和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