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瓜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复制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感病组织和健康组织总RNA为模板,CMV质粒作为RT-PCR反应的阳性对照,进行cDNA合成和PCR扩增.对2002-2003年采集的98份黄瓜病毒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从感病组织中扩增出与预期的767bp大小一致的目标片段,而健康组织无此扩增产物.结果表明98份材料中96.94%检测到CMV.  相似文献   
12.
与黄瓜抗黑星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黄瓜抗黑星病母本Q6和感黑星病父本F51及其F2代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和SSR技术建立了对黑星病的抗病组和感病组,SSR引物CSWCTT02D在抗感组间表现多态性,且呈共显性.经162个F2单株验证,在高抗单株和高感单株中分别仅扩增出246 bp和256 bp的特异片段,而在中间类型个体中同时扩增出了两个特异片段.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该标记与黄瓜黑星病抗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距离为3.1 cM.测序结果显示,两个片段的差异在于10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棚、露地和温室黄瓜不同种质材料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124份黄瓜自交系材料白粉病的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黄瓜材料抗病性差异明显,筛选出露地栽培高度抗病材料17份,大棚栽培高度抗病材料10份,温室栽培高度抗病材料3份,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苗期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17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5336,rb=0.995109,rc=0.989269,rd=0.987827),充分说明复合接种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黄瓜种质资源对上述4种病害的多抗性筛选。在复合接种条件下,5份自交系高抗枯萎病,9份高抗白粉病,3份高抗褐斑病,1份高抗黑星病。其中Q6对4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多抗性,病情指数达到高度抗病级;XL6-1-2、66和A18-2-1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与田间抗病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诱导发病的条件下,对288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从中鉴定筛选出4份高抗黄瓜黑星病的种质资源,9个抗黑星病黄瓜种质资源,与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用分子标记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对部分材料再有针对性的做人工苗期接种鉴定,可以大大提高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获得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6.
利用RT-PCR对黄瓜病毒病毒原种类进行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复制酶序列和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以及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运动蛋白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感病组织和健康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cDNA合成和PCR扩增。对2002~2003年采集的98份黄瓜病毒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天津地区黄瓜主要毒原种类有CMV,WMV-2和TMV,感染率分别为样本数的96.94%,77.55%和38.67%,CMV和WMV-2 2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为76.53%,3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达到14.67%。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黄瓜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AFLP分子标记对4种不同类型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利用NTSYS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从5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24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重复性好的引物.结果表明:24对引物组合共产生1 367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56.96条;共产生多态性位点297个,多态性比率为21.7%.28份材料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41 3~O.994 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8份材料被聚成7小组,各组内生态类型基本一致.其中,华北有刺类型黄瓜在DNA水平上的同源性极高,遗传变异度较小,多样性水平较低,不如其他3个类型黄瓜多样性丰富.试验结果表明AFLP标记位点多,重复性好,可以揭示不同类型黄瓜种质之间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与黄瓜抗炭疽病相关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黄瓜抗炭疽病母本66和感炭疽病父本A18及其F2代分离群体为试材, 采用BSA法和AFLP技术建立了对炭疽病的抗病组和感病组, AFLP引物组合E24M48在抗感组间表现多态性, 且呈共显性。经220个F2单株分析, 在高抗单株和高感单株中分别仅扩增出251 bp和245 bp的特异片段, 而在中间类型个体中同时扩增出了该两个特异片段。连锁值测定结果表明, 该特异带与黄瓜炭疽病抗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距离为21727 cM。测序结果显示, 该两个片段的大小分别为251 bp和245 bp, 并且两个片段的差异在于两个“TCT”重复序列(6个碱基) 的插入或缺失。  相似文献   
19.
黄瓜病害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2份黄瓜高代自交系为试材,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723,rb=0.998586,rc=0.99887,rd=0.99946).经双样本等方差分析,各种病害单接与复接病情指数在0.0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充分说明复合接种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黄瓜种质资源该4种病害的多抗性筛选.在复合接种条件下,17份自交系抗枯萎病;18份抗白粉病;5份抗炭疽病;8份抗黑星病.Q6对4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多抗性;66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炭疽病;R1和K25-4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黑星病3种病害,与田间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黄瓜褐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 4个•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 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津优3号和津优38号为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