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为提升太谷地区丹魄葡萄酒的品质,研究了经高压静电场预处理葡萄后,苹果酸-乳酸发酵对丹魄葡萄酒新酒理化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预处理后的葡萄在苹果酸-乳酸发酵后,丹魄葡萄酒总酸含量降低;口感更加细腻、香气更加复杂,总体对葡萄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色度下降较大的问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不同苹果酸-乳酸发酵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压电场处理对贮藏番茄活性氧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探讨高压电场调控采后果实成熟衰老的作用机理,研究了交变电场和稳恒电场处理对采后番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交变电场处理可诱导贮藏前期番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延缓贮藏后期SOD活性上升和CAT活性下降;稳恒电场处理对酶活性的诱导不显著。两种电场处理均延缓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稳恒电场处理果实整个贮藏过程中保持了高水平的抗坏血酸(AsA)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整个贮藏期间高压电场处理均显著抑制了番茄过氧化氢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静电场下不同处理因子对番茄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指导番茄贮藏实践,该文以“朝研219”品种番茄为试材,以果实颜色转化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在番茄高压静电场处理的贮藏过程中,不同处理因子对其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强大小、电场方向、是否受电荷传递作用、所用衬垫材质的电介常数的变化,显著抑制了番茄由绿转红过程,从而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衰老(P<0.05),这些因子是应用中需着重考虑的,而果实摆放量,极板金属材质的变化,对果实由绿转红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为次要因子;静电场处理番茄贮藏过程中,选择适宜的主要因子优化电场处理设置,才能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次要因子对其贮藏结果无显著影响,可以不加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壶瓶枣为试材,分别进行60℃电热恒温干燥、60℃远红外干燥、300 W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将枣干到含水量25%时,比较了各自的干燥曲线和干制前后枣果糖分和VC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时间从大到小依次为电热干燥2.5 h,远红外干燥75 min,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34 min,微波干燥10 min;不同的干燥方式所得的总糖含量依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44.3%,远红外干燥42.6%,电热干燥38.1%,微波干燥25.23%,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能够保持高的枣总糖含量。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后所得VC含量依次为微波干燥112.51 mg/100 g,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101.85 mg/100 g,远红外干燥48.63 mg/100 g,电热干燥20.52 mg/100 g。微波干燥处理时间较短,对枣果VC的影响较小,其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  相似文献   
15.
贮藏山楂果胶酶活性及果胶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贮藏在冷库简易气调、适温冷藏、室温气调、室温存放的山楂果胶含量及相关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贮藏过程中,山楂PG酶活性有一个峰值较低的跃变过程,随着跃变的出现,果实硬度明显下降;适温冷藏和室温气调的山楂PG酶活性具有极其相近的变化规律。山楂PE酶活性没有跃变过程,总的趋势是呈现由高到低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适温冷藏和室温气调的山楂PE酶活性也具有极其相近的变化规律。山楂果胶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山楂果胶含量减少的幅度各异。  相似文献   
16.
菜心ISSR分子标记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菜心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起菜心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包括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引物筛选等.对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退火温度为48℃,最优循环次数为45次.共筛选了49条引物,其中11条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带,选择4个条带清晰的引物对6个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出3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2条,多态性比例为68.80%,6个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19~0.77.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为菜心的种子纯度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香蕉进行乙烯利催熟,研究在温度15℃,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香蕉果实在催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催熟过程中淀粉很快发生水解转化为可溶性糖,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升高,VC含量与硬度变化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果胶酶活性、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太谷壶瓶枣为试验材料,将其切分为半果、1/4果进行热风干燥,并与未切分的全果作对比,通过测定含水量、VC含量、复水比,结合感官评价,研究不同切分处理对红枣干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形越小,干燥速率越快,但对VC含量损失较大;果实比表面积越大,复水比越高;干燥温度越低,产品品质越好。综合考虑,半果是60℃或65℃下热风干燥的最佳果形。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香蕉乙烯代谢和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MCP处理的香蕉,乙烯的释放量、PPO活性的上升均受到抑制,香蕉果实褐变度的上升和硬度的下降受到延缓,MDA生成量减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香蕉总酚的生成,降低了香蕉的呼吸强度,并且推迟了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到来,延缓了香蕉果实的后熟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用WXD2S—3型微波干燥机分别对豆角、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苹果、香菇等果蔬原料进行脱水干制试验,发现该机较适用于干燥土豆、白萝卜、苹果等原料,而对其他蔬菜的干制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种果蔬适宜切分厚度及适宜干制时间的研究,并且分析探讨了微波干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