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仪器分析方法作为食品分析技术的一种,具有发展速度快、实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表现出高灵敏度及高准确度等多项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了食品安全性及人们的生活健康。本文总结了当前仪器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生物炭用量对塿土微生物量及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果树树干、枝条制成的生物炭添加4~5年后,其添加量对土微生物量及碳源代谢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改良土的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陕西关中土的长期田间试验,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及Biolog-ECO检测法,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添加量 (0、20、40、60、80 t/hm2) 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P、C/N的动态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结果当生物炭添加量为40~60 t/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当生物炭添加量 ≥ 40 t/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C/N;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N、P没有显著影响。当生物炭添加量为20 t/hm2时,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季节波动;当生物炭添加量为40~60 t/hm2时,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波动;当生物炭添加量为20~60 t/hm2时,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P的季节波动;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N的季节波动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高量生物炭的添加有降低土壤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的趋势。当生物炭添加量为60 t/hm2时,显著降低了土壤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了均匀度指数;当生物炭添加量 ≥ 60 t/hm2时,显著降低了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利用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多酚化合物类、多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但生物炭添加量为60 t/hm2时,土壤微生物显著降低了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是土中微生物比较偏好、利用率较高的碳源。结论生物炭添加4~5年后,在第7季作物冬小麦生育期内,其不同添加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依然有显著的差异。生物炭添加量为40 t/hm2时,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C/N,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季节波动;生物炭添加量大于40 t/hm2时,土壤微生物的整体代谢活性,表征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多胺类碳源的利用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因此,生物炭添加量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3.
肉牛养殖行业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与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牛只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增加治疗成本,影响经济效益。口蹄疫作为肉牛养殖环节中较为常发的疾病之一,具有较强的传染力,传播途径广泛,严重威胁牛群健康,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牛口蹄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诊断、综合防控方法以及免疫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以期帮助从业人员正确认识牛口蹄疫病,强化对该病的综合防控,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鲜食葡萄果实单萜合成关键基因进行e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深入了解单萜合成调控机制,为优良玫瑰香味葡萄新品种培育及种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摩尔多瓦'×'瑞都香玉'F1代群体及亲本为供试材料,分别在转色期和成熟期采集葡萄果实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对7个单萜合成途径基因(VvDXS1、Vv...  相似文献   
35.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化学污染物,是在食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和酒精饮料中。对于啮齿类动物,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多位点致癌物,可以导致动物发生多种癌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认定为极致癌物,鉴于其对人类具有潜在的致癌性,酒里的氨基甲酸乙酯已成为食品安全里的热点话题。本文归纳了当前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新进展,并指出了对氨基甲酸乙酯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6.
‘瑞都摩指’葡萄是从‘摩尔多瓦’ב美人指’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抗病晚熟新品种,集合了母本高抗霜霉病和父本长粒果形的特点。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穗质量550.8 g,平均单粒质量8.9 g,果粒长椭圆形或束腰形,含种子2~3粒,果皮紫红—红紫色,中等厚,较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0%,可滴定酸含量0.48%。在北京地区9月下旬成熟,高抗葡萄霜霉病,产量24 000 kg·hm-2。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葡萄玫瑰香味性状,为生产中筛选合适的砧木以及相关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早熟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瑞都香玉’和‘瑞都红玉’嫁接在5种砧木(110R、1103P、SO4、3309M、5BB)上,以自根苗为对照,形成10个砧穗组合。以成熟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果实中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和糖苷结合态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依据NIST11谱库和化合物保留指数进行化合物定性,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化合物的定量和半定量。比较不同砧穗组合葡萄果实香气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香气轮廓分析。【结果】就香气化合物种类而言,各种组合一共检测到56种游离态化合物和33种糖苷结合态化合物。其中,5BB对两个品种的游离态香气化合物种类没有影响,瑞都香玉/3309M中未检测到2-甲基-3-丁烯-2-醇、庚醛和3-甲基丁醛,瑞都红玉/3309M中未检测到1-己醇和β-大马士酮。此外,就香气化合物含量而言,1103P、110R和SO4可显著增加‘瑞都香玉’果实中游离态萜烯化合物总量,而5BB对‘瑞都香玉’各类游离态化合物的浓度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5种砧木都可以提高‘瑞都红玉’果实中游离态萜烯化合物总量,但对两个品种果实中糖苷结合态化合物的影响都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明显将两个品种区分开。回归分析表明,1-己醇、香叶酸和里那醇是‘瑞都红玉’各种砧穗组合中共有的特征化合物。从香气轮廓上看,110R、1103P、SO4和3309M对‘瑞都香玉’果实中柑橘香和其他花香的贡献显著高于自根苗,而5BB则对‘瑞都红玉’果实中的花香贡献最大。【结论】为充分发挥香气品质,推荐使用110R、1103P和SO4作为‘瑞都香玉’的砧木,不建议使用5BB作为‘瑞都香玉’的砧木;110R、1103P、SO4、5BB和3309M都适合用作‘瑞都红玉’的砧木。  相似文献   
38.
脱氢乙酸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氢乙酸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防腐剂,是吡喃的衍生物。脱氢乙酸对水的溶解度小,其盐类脱氢乙酸钠对水的溶解度较大,因此后者也常用来作为防腐剂。于常见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对比可以得到,脱氢乙酸的抑菌效果是防腐剂苯甲酸钠的2~10倍,也就是说,脱氢乙酸只需要使用很少的量,就可以起到更好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39.
以‘赤霞珠’葡萄果实为材料,利用制备好的葡萄查耳酮异构酶(CHI;EC 5.5.1.6)CHI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蛋白质印记杂交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CHI基因、蛋白表达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随着果实发育有着明显的变化,在果实发育早期和转色期表达量较高,同果实中总类黄酮含量的积累变化一致;胶体金免疫定位显示在果实发育早期CHI主要分布于葡萄果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在液泡及质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在转色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质体和细胞核中,其数量明显增多。在成熟果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少量存在于质体和液泡中。  相似文献   
40.
甘南牦牛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地区,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适应当地高寒牧区开阔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和灌丛草甸草原生态环境的地方牦牛品种。甘南州现有牦牛87万余头,占全省牦牛总数的80%以上,而牦牛犊牛腹泻引起的死亡长期是动物防疫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动物防疫工作者的一个难点。因此,对犊牛腹泻疾病的病因调查不仅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一线的工作经验及各种病因死亡的统计分析,阐述导致犊牛腹泻的病因以及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