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黄瓜霜霉病菌抗药性的发生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古巴假霜霉引起的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上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采取将化学防治与预测预报、棚室通风、利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和预防性施药措施,可有效减轻黄瓜霜霉病的为害。主要防治药剂有接触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必须交替或混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黄瓜霜霉病菌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普遍发生,在日本检测到对QoI类杀菌剂的田间抗性菌株,必须评估对新型杀菌剂的抗性风险,制订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2.
为了明确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霉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和山东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8~2010年,从河北定州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而2010年,从河北徐水采集的菌株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显著低于从河北定州和山东寿光采集的菌株,但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对所有菌株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可替代生产中普遍发生抗药性问题的多菌灵、乙霉威、异菌脲和嘧霉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室内筛选药剂时,应选择不同菌株进行毒力测定,以提高筛选准确率。  相似文献   
63.
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二十八星瓢虫,此外,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比较普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根据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包括将马铃薯与玉米、大白菜等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减轻黑痣病危害;采用脱毒薯克服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种薯和(或)土壤消毒控制黑痣病和晚疫病;待马铃薯生长至封垄后,遇到适宜晚疫病发生的天气,喷施1~3次保护性杀菌剂预防晚疫病和早疫病;一旦监测到晚疫病中心病株后即拔除并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外,并交替喷施有治疗效果、能兼治早疫病且作用机制不同的内吸性杀菌剂及混剂;田间出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在杀菌剂中混入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杀虫剂防虫;马铃薯成熟前1~2周将地上部分割掉并运出田外后收获块茎。  相似文献   
64.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抗药性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产生抗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受NaC l和葡萄糖影响较小,且NaC l和葡萄糖不同浓度处理后的所有菌株之间渗透压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故得知NaC l和葡萄糖均不能为疫霉菌提供营养和抑制其渗透。双炔酰菌胺低浓度处理能够使抗性菌株菌体内渗漏出较多的内含物,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内含物渗漏反而减少;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菌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亲本菌株菌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均高于抗性菌株。随着双炔酰菌胺处理时间的延长,亲本菌株和抗性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都呈下降趋势。由此得出:辣椒疫霉内含物通过细胞膜外渗,致使药液在菌体内的积累减少,最终使到达作用靶标药剂的实际浓度下降;同时菌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β-1,3葡-聚糖酶的活力下降可能是对双炔酰菌胺产生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5.
为了明确灰葡萄孢对新型杀菌剂氟啶胺的敏感性分布和该药剂是否与其它杀菌剂存在交互抗性,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不同地区的99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中48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嘧霉胺、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从未使用过氟啶胺的地区采集的灰葡萄孢99个野生菌...  相似文献   
66.
葡萄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保护性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咪唑类、吡啶类,内吸性杀菌剂酰胺类、烟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恶唑类及多种复配剂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药剂和新投入到市场中的部分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较高毒力;6种复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菌株的毒力高于单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67.
防治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高效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为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嘧菌酯SC 75 g a.i./hm~2、60%霜脲氰·嘧菌酯WG 405~540 g a.i./hm~2或30%氟啶胺·氰霜唑SC 76.5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晚疫病防效可达83%以上;在早疫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0%嘧菌酯WG135~180 g a.i./hm~2,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3次,对早疫病防效高于84%;播种时沟施250 g/L嘧菌酯SC 225 g a.i./hm~2或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 438.8~536.3 g a.i./hm~2,或者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均高于60%;播种前用90 g/L氟唑环菌胺·咯菌腈FS按照45~63 g a.i./t的剂量拌种,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高于60%。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  相似文献   
68.
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八个地区的2 425株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2013-2016年监测数据显示,河北省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2016年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具有相似的敏感性,且对啶酰菌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仅在唐山地区检测到了啶酰菌胺的高抗菌株;而不同地区采集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具有差异,但均为咯菌腈的敏感菌株。因此,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仍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但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频率,监测灰霉病菌对其敏感性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69.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风险由基本风险和治理风险组成。杀菌剂使用之前或之初可根据 人工诱变、药剂选择或驯化实验、田间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变异、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 征、杀菌剂作用方式等进行基本抗药风险预测;杀菌剂使用数年之后可根据人工诱变、药剂 选择或驯化、田间药效与抗药性发生、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征、杀菌剂作用方式与使用 对策等已有资料进行抗药风险评估。目前已有4种方法用于抗药风险评估。由杀菌剂与病害 共同决定的基本抗药风险可分成低、中和高度。基本抗性风险高的药剂合理使用可延缓田间 抗药性发生,中度基本抗性风险药剂不合理使用也可引发田间抗药性发生和药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0.
室内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适乐时、烯唑醇、甲基立枯磷、敌力脱、多菌灵和三唑酮等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 ,各药剂的EC50 值分别为 :0.030、0.082、0.205、0.224、1.814、1.971、2.065μg/mL。在田间适乐时 (2g/100kg种子)拌种的防治效果为75.2% ,其余各试验药剂喷雾的防治效果为 :烯唑醇 (6.3g/667m2)72.6% ,敌力脱 (5g/667m2)65.5% ,甲基立枯磷 (50g/667m2)61.3% ,多菌灵 (50g/667m2)49.7% ,井冈霉素(10g/667m2)56.3% ,三唑酮 (8.8g/667m2)6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