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重庆南苍术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oot rot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of Atractylodes lancea.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ic fungi of A. lancea root rot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ulti-locus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Koch’s postulates, two strains isolated from A. lancea root rot were identified as Fusarium oxysporum and F. solani.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se strains infecting A. lancea in Chongq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to lay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fung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茎瘤芥霜霉病研究提供抗性评价依据,人工模拟研究了茎瘤芥叶面损伤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从上至下的4片完全展开的叶在瘤茎鲜重的增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这4片叶的总叶面积受损超过1/2后,其受损程度与植株收获物瘤茎的产量成比例变化,受损越重,瘤茎越轻,同时对余下的主要经济性状影响较小。以此为据,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提出了茎瘤芥霜霉病的分级标准与抗性型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3.
茎瘤芥霜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茎瘤芥霜霉病病原菌的分类问题,为利用生物学因子控制此病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在涪陵地区利用传统的病害研究手段,完成了茎瘤芥霜霉病病原菌形态学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茎瘤芥休眠孢子囊萌发受温度、湿度、pH、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其萌发在温度、湿度、pH等因子下有最适值。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在16~18℃,最佳点在17℃;最适pH 4.0~5.2,最高萌发率出现在pH 4.4;最适湿度在75%~85%,最佳点在8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榨菜上扩展蔓延,严重影响其产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筛选生防菌并研究其对榨菜根肿病的控制作用,为其生物防治应用奠定基础。研究发现茎瘤芥等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根经过腐烂处理后,休眠孢子的萌发率可到达70%以上。故本文采用稀释法从榨菜根肿病菌根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刺激休眠孢子萌发的菌株PB19。并测定了PB19与根肿病菌互作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温室盆栽试验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菌株PB19对榨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最后将纯化后的菌株送至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微生物检测中心(FMIC)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PB19与根肿菌互作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为5.5~7.0。温室盆栽结果显示PB19对榨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71.96%。而大田试验结果显示PB19对榨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18.04%。FMIC的鉴定结果显示PB19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15.
感染根肿病的茎瘤芥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感染根肿病的茎瘤芥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分析,为茎瘤芥根肿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茎瘤芥感病菜田中选择发病程度分别为轻、中、重的植株土壤分层采集,共获得土样36份进行测定。【结果】(1)不同发病程度土壤的N、P、K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N、K含量随病害加重而增加。在不同发病程度的土壤中,N、P、K在宽×深为10 cm×5 cm的土层中含量最高。N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层深度5 cm以下,差异不显著。K在深度10 cm时,含量最低。P与茎瘤芥根肿病的发生无相关性。(2)发病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轻度发病和中度发病的土壤。【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茎瘤芥根肿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科学施肥控制根肿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16.
涪杂2号是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54-5A为母本,以自交系920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茎瘤芥一代杂种。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产量优势明显,耐先期抽薹,株型紧凑,瘤茎形状美观,皮薄筋少,加工品质好。特别是能在8月下旬〔比正常播期提早15 d(天)〕播种,翌年1月上中旬〔比正常收获提早45 d(天)〕收获。适宜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高产可达3 5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庆市涪陵区研究了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1)深沟排水对茎瘤芥根肿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控害程度因沟的深浅组配及开挖宽度的不同有显著差异;(2)不同的挖沟设计间的减产植株率及绝收植株率差异明显。由此提出病区最佳排水沟开挖设计为3.0m×1.5m×3.0m(深—浅—深)。  相似文献   
18.
涪陵榨菜上严重发生根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涪陵榨菜是我国的副食珍品 ,它与欧洲酸菜、日本酱菜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榨菜的原料作物茎瘤芥 (Brassicajunceavar .tumidaTsenetLee) ,当地称青菜头 ,近年严重发生根肿病。据调查 ,涪陵江北办事处和百胜镇菜区重病区 ,一般田块株发病株率  相似文献   
19.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病源初步鉴定及发病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用采自涪陵江北办事处的茎瘤芥病根的肿瘤经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鉴定其病原为十字花科芸苔根肿瘤(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并将该病确定为茎瘤芥根肿瘤。发病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播栽期、土壤含水量和病原菌侵染时间都影响该病的发生程度;同一栽培品种适期播栽,受病原菌侵染愈早,土壤含水量偏高,其后期发病愈重;温度24℃、pH值6.2,24h黑暗5d后休眠孢子囊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期对茎瘤芥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三大名腌菜榨菜,长期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榨菜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是涪陵乃至重庆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榨菜的原料植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ke)栽培水平很不平衡。目前有关茎瘤芥育种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多,而生产上气候对产量及瘤茎品质等影响较大,茎瘤芥相关栽培技术报道甚少。本文针对三份茎瘤芥材料因播种期不同对其营养生长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加工性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