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们正处于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刻,把一个怎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把一个怎样的地球留给我们下一代,是各国人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近来,各种媒体频频出现“可持续发展”一词,它是近些年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思想、新理论,也是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论题。本世纪以来,地球上发生了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1)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规模空前扩大,经济增长了几十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2)人口爆炸性增长,本世纪世界人口翻了两番,达到了57亿,并且仍以每年约8000万以上的速度在继续增长;(3)由于…  相似文献   
22.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ρc)最佳早期选择林龄为5~6年,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ρc)、年轮密度(ρr)及早材密度(ρe)等3个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1088ρr+11589ρe进行选择时(i=206),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01142g/cm3,比成熟期第10年单性状直接选择的遗传增益高15165%。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黑斑病菌侵染杨树叶片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对黑斑病菌高抗的无性系NL 895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L“NL 895”)和感染黑斑病菌的加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这为进一步研究黑斑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多基因转化是基因工程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两个抗病机制不同,抗菌谱较广的抗病基因(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和兔防御素NP1基因)构建在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in35SGAFP-NP1上,两者具有各自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和PCR-Southern分析证明已将NP1和GAFP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离体抑菌实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对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该表达载体进行遗传转化可获得含双价抗病基因植物,并能有效表达,提高转基因植物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5.
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培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红叶石楠“红罗宾”的半木质化嫩枝为外植体,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适合红叶石楠丛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高了繁殖速率、生根率,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的培养基为:MS KT1.0mg/L(单位下同) NAA0.2;较好的增殖培养基为:MS 6-BA(0.5—3.0) KT0.5 IBA0.05,增殖系数达6以上,适宜的光照为:1000—15001x;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木 NAA(0.1—1) 添加剂E,添加剂E促进红叶石楠快速、整齐发根,10d以内发根率达98.5%。  相似文献   
26.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ρc)最佳早期选择林龄为5~6年,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ρc)、年轮密度(ρr)及早材密度(ρe)等3个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1088ρr+1.1589ρe进行选择时(i=2.06),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0.1142g/cm3,比成熟期第10年单性状直接选择的遗传增益高151.65%.  相似文献   
27.
在青篱竹属Arundinaria 系统分类中由于对该属的形态分类标准取舍不一,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本文采用PCR 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青篱竹属Arundinaria 及近缘属(如苦竹属Pleioblastus、矢竹属Pseudosasa、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巴山木竹属Bashania、肿节竹属Clavinodum 等)有关争议属的代表种或模式种(毛竹为外类群)等18 种竹种的核糖体DNA ITS 区段序列和叶绿体DNA trnL-F 序列。分别对ITS 序列、trnL-F 序列和ITS 与trnL-F 的组合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和trnL-F 区段序列相比,核糖体DNA ITS 区段序列有较高的系统发育信息位点。通过最简约分析产生的ITS 树、trnL-F 树和ITS 与trnL-F 的组合序列树表明,所得树形基本相似。供试竹种(斑苦竹A. oleosa、仙居苦竹A. hsienchuensis、茶秆竹A. amabilis、长叶苦竹A. chino、苦竹A. amara、宜兴苦竹A. yixingensis、菲白竹A. fortunei、翠竹A. pygmaea、大明竹A. gramineus、巴山木竹A. fargesii、冷箭竹A. faberi、凤竹A. hupehense、鼓节矢竹P. japonica cv. Tsutsumiana、矢竹P. japonica、短穗竹B. densiflorum、肿节竹A. oedogonata、少穗竹A. sulcata)形成一个单系类群,且分为2 个不同的分支。图3 表2 参11。  相似文献   
28.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木生长周期长,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所需时间长、见效慢,同时还存在基因源缺乏和杂交不亲和等制约因素。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为林木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依靠现代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极大地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对营造优质人工林,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如体胚转基因系统和超声波辅助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以及很多有用目的基因的克隆促使林木基因工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应用于林木基因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林木木质素改良、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和促进开花、林木生长性状改良和植物修复(林木抗环境污染)等基因工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9.
几种生长调节剂对马尾松插穗促根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生长调节剂处理 5年生江西吉安种源马尾松插穗 ,发现先用 S3 3 0 7后用 IBA无效 ,先用IBA后用 S3 3 0 7使扦插成活率成倍提高 ,首次以木本植物为材料佐证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阶段性促根作用理论 .单独使用时 ,IBA最适浓度为 2 0 0 mg·L-1,S3 3 0 7最适浓度为 1 0 0 mg·L-1.最佳处理为自制的复配调节剂 M1和 M2 ,M1和 M2 通过提高插穗内源 IAA,降低 i PA、ABA和GA1+3 和内源抑制物——黄酮类 MI3 、 MI5、 MI6,减弱 IAAO活性 ,使插穗生根率由对照的 3 4 %提高到 90 %和 84% ,侧根数、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和根总长等 4个生根性状显著增强 ,有利于培养无性系壮苗  相似文献   
30.
黄花柳基因组微卫星分离及多态性位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素标记的(CT)15和(GT)15为探针进行杂交,借助磁珠筛选出含微卫星的Sau3A I酶切片段,构建了黄花柳微卫星富集文库,获得960个阳性克隆.随机挑选36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含有微卫星的克隆比例达45%,最后获得的44条非同源性克隆中共含有53个微卫星位点,其中(TC/AG)n,(GA/CT)n,(CA/GT)n比例最高,占74%.随机选取其中的18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用5个种个体混合DNA组成模板池,检测引物种间的多态性信息,初步筛选出5对引物在柳属种间有很好的通用性.说明微卫星富集法开发SSR标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