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6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从悬铃木叶片中提取的暗棕色抑菌化合物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收光谱与用相同方法从樟树叶片中提取的抑菌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相类似;抑菌化合物分别在pH4.0-8.0的0.16mol/L Na^ 盐溶液和含5%的葡萄糖溶液中对光热稳定,在pH3.5以下容易析出;在柠檬酸、磷酸及Tris-HCl等常用的缓冲溶液系统中,在pH4.0-8.0范围内也稳定;10mmol/L的F3^3 、Cu^2 、Ca^2 、Mg^2 、Zn^2 等两价金属离子,在生理pH条件下,对抑菌化合物的稳定性没有影响;抑菌化合物和常用的LB培养基先混合后再灭菌的抑菌活性与分别灭菌后再混合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其抑菌活性的强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苏云金杆菌。  相似文献   
82.
短日照(10h)长暗期(14h)生长条件下的农垦58s幼苗,暗期红光间断处理后4d,其叶片细胞膜透性,外渗液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明显比远红光处理的低。处于育性转换敏感期的叶片短日照处理11d后其细胞膜透性,4d后外渗液中蛋白质含量高地长日照(14h)处理的,而短日照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长日照处理的。  相似文献   
83.
利用已克隆的1个受甲基茉莉酸(MeJA)诱导的糖基转移酶(GTs)基因,以PCR扩增得到该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约为1.4kb,用改造后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1与GTs基因启动子连接,构建了含目的启动子与GUS基因的融合基因质粒pCAP-GUS.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盘转化法转化烟草W38,经PCR检测验证得到了含有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为进一步研究GTs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OsVDAC3及互作蛋白基因OsV3IP1-3的表达模式,用生物信息学和定量PCR方法分析了水稻不育系‘粤泰A’(YTA)、保持系‘粤泰B’(YTB)和‘日本晴’(NIP)不同发育时期幼穗,四叶期根、鞘和叶中OsVDAC3和OsV3IP1-3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ATG上游含有21个与水稻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iceXPro和MSU Rice 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水稻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在NIP中OsV3IP1只在幼苗表达,而OsVDAC3、OsV3IP2和OsV3IP3在整个生活周期都表达,但OsVDAC3在花药表达水平最高,OsV3IP2在生殖器官表达水平最高,OsV3IP3在嫩芽中表达量最高。定量PCR结果表明OsVDAC3和OsV3IP1-3基因在NIP、YTA和YTB 3个水稻品种中表达模式不同。OsVDAC3在YTB的1.5~4.0 cm幼穗表达水平非常高,OsV3IP1在3个品种的四叶期地上部都有非常高的表达,OsV3IP2和OsV3IP3在YTB和NIP中表达模式相似,而与YTA中差异明显。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功能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水稻黄叶突变基因与叶绿素合成途径的关系及突变基因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野生型作对照,结合半定量与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突变体茎和叶组织中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的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茎组织中,研究选取的8个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均没有明显差别。而在叶组织中,突变体的YGL1和CHLI两个基因的表达量约为野生型的1.8倍,表达明显上调;CHLD基因的表达量约为野生型的0.6倍,表达明显下调;其余5个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别。研究表明,突变基因能够调控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YGL1、CHLD和CHLI的表达,从而影响叶组织中叶绿素的合成,这为进一步研究突变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调控模式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AVR-Pia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于2017—2020年在鄂西南9个地点同时种植特定100个水稻品种,采集感病稻杆并分离稻瘟病菌;利用水稻单基因系IRBLa-A进行致病性鉴定,设计无毒基因AVR-Pi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0年分离保存的661株稻瘟病菌菌株中,有49株含有无毒基因AVR-Pia(占7.4%),不同年份及不同地点AVR-Pia出现频率差异明显,2017—2020年分别为7.5%、16.0%、3.1%、5.0%,AVR-Pia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野三关(15.8%),其次是柏杨和来凤(都是14.6%),咸丰、建始和太平未出现。含Pia的单基因系IRBLa-A对其中91个菌株(13.8%)具有抗性。49个菌株能扩增出463 bp的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发现其CDS区域未发现突变,起始密码子上游109 bp位点发生碱基突变G/T,该位点变异是否与表达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说明鄂西南地区无毒基因AVR-Pia存在较少,抗性基因Pia不适合在鄂西南地区作为主效抗病基因来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