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转Xa23基因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分离克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研究中获得大量转基因水稻材料。为了系统研究转Xa23基因水稻的抗病稳定性和遗传模式, 本文通过逐株进行抗白叶枯病接种鉴定、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 对一批转Xa23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T0代到T2代的跟踪分析。结果表明, Xa23基因的整合和表达, 使感病受体品种牡丹江8号获得抗病性。由于Xa23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点不同, 同是单拷贝插入的转基因T0代抗病植株, 其抗病程度有明显差异。T0代植株的抗病程度, 可以准确、稳定地遗传到T1代和T2代。单拷贝转基因植株分离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接近3∶1, 表明转Xa23基因遵循孟德尔单基因遗传模式。已获得2个纯合的单拷贝转基因抗病株系, 它们的抗病程度稍有差别, 将用于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效应分析和杂交稻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32.
用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洁  王春连  樊金娟  章琦  孔繁玲  赵开军 《作物学报》2005,31(10):1373-1376
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有助于阐明水稻抗病性的分子机制。根据对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抗性基因Xa21和Xa1功能的研究[1,2],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与白叶枯病菌无毒基因互作后,激活下游一系列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除抗病基因外,水稻中参与对白叶枯病抗性的调控基因和防卫基因有哪些?它们在结构和表达调控上与其他植物的调控基因和防卫基因有何异同?均不很清楚。mRNA差异显示技术(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D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研究诱导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3~6],已成功用于动物细胞及肿瘤发育的特异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在分离水稻差异表达基因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报道[7~9],这为我们在水稻白叶枯病上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α32(t)的鉴定和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菌系接种鉴定及抗谱分析,并与目前国际上已知抗白叶枯病基因比较,证明在水稻抗源C4064中含有一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α32(t).应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和EST等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F2分离群体及F3家系单株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6个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分子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ZCK24、RM6293和RM5926与Xα32(t)基因连锁.它们与Xα32(t)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1.0、1.0、O.5、1.5和2.6 cM.其中标记RM6293和RM5926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其他4个标记RM27256、RM27274、RM2064和ZCK24位于基因的另一侧.将Xα32(t)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2.0 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34.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相似文献   
35.
RM206是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应用该标记对含有Xa23基因的品种386(CBB23)、优良育种材料384、385和387,杂交种F1、F2及回交群体BC1、BC2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RM206的PCR扩增产物在4个亲本材料之间的多态性较好,这种多态性能在杂交后代群体F1、F2及回交群体BC1、BC2中得到保持,RM206扩增产物的显隐性带型之间的比率在杂交后代群体F1、F2及回交群体BC1、BC2中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RM206标记在各育种群体中未出现偏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36.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RFLP标记定位及其STS标记的转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金刚30(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用水稻白叶枯病广致病菌系P6进行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水稻高密度图谱上的RFLP探针对F2群体中的145个感病单株进行RFLP检测和连锁分析,获得了6个与Xa23紧密连锁的RFLP分子标记。其中RFLP标记C1003A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图距为0.4cM,为Xa23的图位克隆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将标记C1003A成功地转化为STS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7.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PCR分子标记定位及辅助选择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用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通过分析571个感病单株,找到2个新的与Xa23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187和RM206,它们与Xa2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7.1 cM和1.9 cM.通过筛选1200个RAPD引物,获得2个与Xa23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RpdH5和RpdS1184,与Xa2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7.0 cM和7.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