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林业   5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EgrGATL1(Eucgr.I01882)是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糖基转移酶GT8家族中GATL子类GATL-a子组的成员,多参与细胞壁组分如果胶、木聚糖等的生物合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表明:EgrGATL1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不同低温(-8,-4,0,4,8℃)和4℃不同时间(0,2,6,12,24,48 h)处理对EgrGATL1都有强烈诱导作用。4℃不同时间处理下,EgrGATL1基因共表达产物主要参与代谢途径分析数据库(KEGG)中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途径。干旱胁迫对EgrGATL1有诱导作用;1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EgrGATL1表达呈现瞬时诱导效应;200 mmol·L-1氯化钠(NaCl)和100 μmol·L-1脱落酸(ABA)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而且随处理时间延长,2种处理对EgrGATL1的抑制规律有很强同步性。这些结果说明:EgrGATL1有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壁组分生物合成和A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调控,在巨桉低温、干旱和高盐等非生物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2.
简要介绍了国家储备林有关政策的来历,建设过程中PPP模式引入的背景,对二者结合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针对襄阳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情况,对项目从发起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做了简要分析,总结其建设经验,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评估县级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现状,实现生态本底数量化和价值化,对于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大冶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冶市2021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和野外定位监测数据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产品供给、森林游憩、生物多样性等8个功能类别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表明,大冶市2021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46.72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为9.674 8万元·hm-2·a-1,生态服务功能中以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7.61%,生物多样性保护次之,占13.08%。大冶市区域森林资源分布均匀,但结构不合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呈南高北低趋势,以南部山区占比较高,且灌木林地比重较大,为26.65%,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仅占12.10%。建议在加强现有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综合实施灌木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措施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空间结构,以有效提升大冶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4.
野牛草叶片枯黄程度及叶片颜色的遗传参数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晓荣  周禾  牛建忠 《草地学报》2005,13(1):27-29,58
选用8个性状稳定的野牛草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了1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叶片枯黄程度、枯黄过程中叶片颜色遗传力及配合力.结果表明:0号和62号材料的叶片颜色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它们作亲本较易选出枯黄过程中叶片颜色较好的野牛草材料;叶片枯黄程度的一般配合力较小,但其特殊配合力较高;叶片颜色的遗传力为72.89%.  相似文献   
65.
半固态加工技术是新的材料成形技术。研究对ADC12铝合金用机械搅拌方法以获得半固态组织坯料。  相似文献   
66.
利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明确特定林分固碳能力变化,合理估算森林固碳潜力,对于开展区域森林增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林龄设置74个固定样地,采用林地角规调查的方法,动态监测了不同林龄杨树生长规律,构建了杨树生长模型,探讨了杨树林人工林固碳潜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龄与平均胸径呈正相关关系,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林龄25 a的成熟杨树林碳密度为97.13 t C/hm2,最大的植被碳密度为167.50 t C/hm2,理论平均固碳潜力达到1 474.73万t。建议以持续发挥杨树林地碳汇功能为目的开展经营,延长森林经营周期,加强经营管理,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减少林木生物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江汉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67.
以江汉平原石首市6种不同密度(2 500,1 666,833,625,416,208株·hm~(-2))6 a生的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碳储量、固碳释氧和积累营养物质等生态功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6 a生杨树人工林林木碳储量变化范围为15.72~73.88 t·hm~(-2),林木固碳量为2.33~10.94 t·hm~(-2)·a~(-1),释氧量为6.24~29.30 t·hm~(-2)·a~(-1),积累营养物质量为0.06~0.27 t·hm~(-2)·a~(-1)。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6 a生的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碳储量、固碳释氧和积累营养物质均随之增加。对于生长早期的杨树林,较高的杨树林密度有利于林分尽快郁闭,林木生产力和生物量也较高,有利于其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对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短期影响,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择伐(保持林分现状,无人为干扰)、除灌(清除林内灌木层和阔叶更新层,保留马尾松更新小树)、伐除非马尾松(伐除胸径≥4 cm的非马尾松树种,择伐强度为15%)和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树木平均胸径以上的马尾松个体,择伐强度为70%) 4种抚育择伐处理,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林凋落叶经历12个月后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差异,并探讨影响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抚育择伐处理的凋落叶年分解速率分别为0. 304、0. 397、0. 311和0. 315 g·g-1a-1;相比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抚育择伐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30. 59%、2. 30%和3. 62%;随着分解进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凋落叶C含量在前6个月显著降低,随后轻微波动,N含量呈先释放后持续固持的趋势,P含量则无规律性变化;处理与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和N释放速率影响显著,而对P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N含量和N/P显著正相关(P0. 05),而与5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 05)。【结论】短期来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均能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减缓养分过度累积,促进养分归还土壤。未来开展马尾松林经营时,应选择林分各层次的轻中度择伐,以调控形成合理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林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沙枣叶子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确定了沙枣叶HPLC分析条件:流动相比例为乙腈∶水(7∶93v/v);流速:0.3ml/min;检测波长240nm;柱温:35℃;进样量为10ul;分析时间为80min。对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等色谱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相关指标符合HPLC指纹图谱的评价标准。为沙枣叶子的指纹图谱研究提供了参考,进一步为沙枣的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70.
分析了目前湖北省森林康养产业现状、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加强资源生态保护、完善统筹规划机制、融合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和推广示范、构建专业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湖北省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