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科学的肥水管理是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的基础,是果园综合管理的中心环节。目前,国内苹果园肥水管理总体较为粗放,普遍存在灌水、施肥方式不合理,水肥流失严重、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不能满足果树不同生育期对水分和养分的差异化需求,严重影响了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提高以及环境的  相似文献   
32.
以2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短截和摘心对其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截和摘心处理均可以促发分枝,两处理发枝率均为100%,分枝系数分别为2.95和2.11,二次分枝数分别为每株37条和16条,二次分枝长度分别为26.8 cm和36.2 cm。短截处理二次分枝以长枝和发育枝为主,长枝和发育枝的总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为81.0%,其次依次为中枝和短枝,其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为16.2%和2.7%;摘心处理二次分枝全部为长枝和发育枝,其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7.5%和62.5%。  相似文献   
33.
以 7年生烟富 3苹果为试材,探讨了 45%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葡萄籽肥和海藻肥)对果树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为果树优质高效生产和减量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置 3个处理:45 %有机肥 11 250 kg/hm2(E)、海藻有机肥 11 250 kg/hm2(F)、葡萄籽有机肥 4 500 kg/hm2(G),于果实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及果实,测定其生物量及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后不同土层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 45%有机肥处理对照相比较,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提高了树体的株高、冠径、产量和品质,海藻肥处理后树体叶丛枝和短果枝比例、平均单果质量以及果实品质均优于葡萄籽肥,外围新梢表现为葡萄籽肥最高。对于 0~ 20 cm土层,海藻肥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 Simpson指数,提高了土壤细菌 Shannon指数,葡萄籽肥处理结果与此相反;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 0~ 20 cm土层真菌 Ace、Chao1和 Simpson指数,降低了 Shannon指数。对于 20~ 40 cm土层,海藻肥处理后降低了土壤细菌和真菌Ace、Chao1和 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了 Simpson指数,葡萄籽肥处理结果与此相反。海藻肥处理后提高了 0~ 20和 20~ 40 cm土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葡萄籽肥处理后降低了 0~ 20和 20~ 40 cm土层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 0~ 2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 20~ 40 cm土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 0~ 20 cm土层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了 20~ 40cm土层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土壤中含量最丰富的两大真菌,对 0~ 20 cm土层来说,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对 20~ 40 cm土层来说,海藻肥和葡萄籽肥处理均提高了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海藻肥处理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提高了 56.88%,葡萄籽肥处理降低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物种丰度聚类热图结果显示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葡萄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差异较大。葡萄籽肥和海藻肥处理均有助于红富士树体树高、干径、东西冠径以及外围新梢的增大,且枝类结构更为合理,不同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真菌多样性降低,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以8年生矮化中间砧‘烟富3号’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负载量对叶片生理、光合作用、冠层结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负载量时,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冠层截获直射和散射的能力最强,果实品质最好;高负载量时,叶面积指数最大,叶倾角最小,植株冠层截获光能的能力增强,叶片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升高,净光合速率增加,但光向冠层深处透射能力和净同化率降低。综合分析认为,中负载量水平,即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4个果,折合667 m^2产量4000 kg,为盛果期矮化中间砧‘烟富3号’较适宜的负载量。  相似文献   
35.
苹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需要有机物质和矿质营养元素。在有机营养物质中,最主要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两大类。有机营养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及树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在树体内代谢过程中,起着中心的作用,各种合成途径都与糖分有关。在代谢中起着  相似文献   
36.
草莓属多年生常绿植物,其浆果是春季上市最早的水果,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果实色泽艳丽,柔软多汁,酸甜爽口,气味芳香,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山东省是全国的草莓重点生产基地之一,草莓适  相似文献   
37.
沾化冬枣大面积发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为提高坐果率,果农连年采取开甲、抹芽、摘心等措施控制树势,抑制枝条旺长,导致结果枝组衰弱老化,逐渐形成“鸡爪状”枝组,结果能力不断下降,枣果品质低劣,经济效益极低。实践证明,在正常结果情况下,冬枣枣股(结果母枝)最佳结果年限为2~5年,结果5年以上的枝组开始老化,抽生的枣吊短、叶片薄;  相似文献   
38.
甜樱桃根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甜樱桃根癌病的症状、病原菌形态和发病规律。简介了甜樱桃根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产中要选用无病菌苗木或接穗,苗木灭菌消毒,不重茬建园,选用通透性强的土地,增施有机肥,减少根部伤害,排除积水,刮除病瘤,土壤灌药杀菌等。  相似文献   
39.
高纺锤形、细长纺锤形、自由纺锤形是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常用的高光效树形,简述了3种树形的结构特点及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分别研究在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始发期为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共出现5个高峰,7—9月为群体数量高峰期;3个地区不套袋苹果园中性信息素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诱捕数量为每诱芯213~1 837头,显著低于套袋苹果园(每诱芯729~ 3 715头)( P <0.05),而不套袋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蛀果率为3.38%~6.13%,显著高于套袋苹果园(0.13%~0.50%)( P <0.05)。在不套袋苹果园中,性迷向素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交配行为均具有显著干扰效果,迷向率为87.28%~99.80%,不同时期施放处理间差异显著( P <0.05)。第5 代幼虫危害盛期(09-11—10-08)的蛀果率调查发现,性迷向素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和95.53%,显著高于越冬代羽化前施放(81.77%)( P <0.05)。【结论】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中差异不明显,但梨小食心虫在不套袋果园中的危害重于套袋果园。在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使用性迷向素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显著高于单独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在梨小食心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