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河南宝天曼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宝天曼地区共有药用植物1058种,隶属于471属,132科。蔷薇科、菊科、百合科、毛茛科等15个科所含的物种占该地区药用植物种数的38%。蒿属、蓼属等18个大属的种数达20.6%。根茎类药用植物占28.6%,以林地为生境的药用植物占43.8%。结果表明:宝天曼地区药用植物较丰富,森林与该区药用植物的生存息息相关。要从4个方面进行保护和利用:(1)对野生生物资源的采集、利用、贸易要加强立法和执法;(2)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研工作;(3)建立药用植物园;(4)对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建立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72.
根据FSAE赛车规则,利用三维制图软件NX8.5建立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其中包含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并就发动机的进气总管、稳压腔和进气歧管进行参数设计。在基本明确了进气系统的几何设计参数后,通过流体力学三大能量守恒方程,运用三维流体仿真ANSYS中Fluent模块对管内气流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与研究,量化了流场内部的压力及速度分布情况,进一步优化了进气系统的局部结构参数,并制定出合理的进气歧管结构参数,进气效率较原方案提升了7%。  相似文献   
73.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  相似文献   
74.
桉树木片林经营模式初探刘世荣,吴英教桉树是我国南方速生用材树种之一。随着国际市场上造纸原料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对桉树木片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根据桉树早期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缩短生产经营周期,寻求桉树木片林的最佳经营模式,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是...  相似文献   
7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的农业政策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同时,由于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户贮粮已成为粮食贮藏的主体。新都区作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粮食总产量在28.4万吨以上,许多农户都储有2~3年的余粮,平均每户在1500~2000公斤。但由于缺乏科学安全的储粮技术和专门的技术部门指导,全区农户储粮因虫蛀、鼠盗、霉变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400万公斤。另外,随着我区二、三产业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单靠加强产前、产中管理,提高粮食单产是有限的。探索和推广一套适合广…  相似文献   
76.
以广泛分布在川西亚高山地区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林龄(20年,30年和40年)林地地被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开展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林龄对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云杉人工林乔木生物量随之增加;灌木盖度显著升高,而草本则降低;灌、草的生物多样性均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即先降低再升高;同时,林地地被物中,苔藓仍占据了主导的水文作用,其蓄积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无显著变化;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均随之显著增加。这与随着林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的林下光照和大气、土壤湿度有关。最后,在林地生物多样性增加、灌木盖度增加以及苔藓蓄积量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林地土壤密度也随之降低。可见,随着林龄的增长,密度2300/hm2左右的云杉人工林,不但群落结构逐渐复杂、土壤质地逐步改善,进而林地水文效应也随之增强,林龄在更长时间尺度对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情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77.
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生长季蒸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揭示我国川西亚高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的蒸腾耗水特征,为当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低效林改造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川西亚高山地区植被恢复系列中无论是林龄、类型还是面积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岷江冷杉老龄原始林、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生长季树木蒸腾量;利用林分边材面积进行尺度上推,估算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估算整个生长季(5—10月)的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结果】各森林类型平均日冠层蒸腾量表现为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岷江冷杉林;在整个生长季观测到的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和岷江冷杉林日最大冠层蒸腾量分别为3. 17、2. 08和1. 69 mm;基于多气象因素,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可有效估算森林蒸腾耗水量;整个生长季的林分冠层蒸腾总量估算结果表现为粗枝云杉林(314. 1 mm)红桦林(199. 3 mm)岷江冷杉林(125. 5 mm)。【结论】处在演替早期的红桦次生林冠层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晚期的岷江冷杉原始林;人工林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天然林(岷江冷杉原始林和红桦次生林),因此可将森林蒸腾耗水特征作为研究区森林恢复度的评价指标。该区大量营造的粗枝云杉人工林已步入中龄林阶段,高蒸腾特征可能会对流域产水量构成压力,建议进行抚育性结构调整。通过综合分析多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个"森林水分利用生态演替"假说:伴随着亚高山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进程(正向演替),林地蒸腾耗水量趋于减少,地带性演替顶级群落亚高山暗针叶林具有最低蒸腾耗水特征。这个假说可作为川西亚高山区区域水文平衡维持和植被结构调整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78.
以广西凭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第二代桉树人工纯林(PP2)及其与降香黄檀混交的混交林(MP2)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两种林分土壤呼吸组分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PP2和MP2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各呼吸组分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处的温度季节变化相似,峰值出现在6—8月份,谷值出现在12月底至次年1月初,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无关;PP2全年土壤总呼吸为1 147.41 g·m-2,比MP2(844.07 g·m-2)增加了26.44%,MP2的自养呼吸(RR)累积量(136.87 g·m-2)比PP2(506.72 g·m-2)降低72.99%,而其异养呼吸(RH)累积量(707.21 g·m-2)却比PP2(640.69 g·m-2)增加了10.38%。纯林和混交林的细根生物量差异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凋落物有机质含量、土壤C/N、凋落物量和凋落物C/N的不同是导致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集约化畜禽养殖再生水灌溉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畜禽养殖废水经合理处理后科学、合理地用于农田灌溉,已成为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农村水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对畜禽养殖再生水灌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畜禽养殖再生水灌溉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重点从预处理技术与模式、灌溉系统与灌水技术、对作物生长和果实品质以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政策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对畜禽养殖再生水灌溉的研究现状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索性地提出了目前中国在畜禽养殖再生水灌溉领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1研究背景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的越来越少,加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对滞后,使得农民只好采取最简便的方法,将秸秆就地付之一炬,特别是每年夏秋收获季节,农民为了赶农时、图方便,大量焚烧作物秸秆,致使烟雾弥漫,造成机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火灾隐患时有发生,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